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9日
新闻详情-首页

三十多年后重游西藏

2018-06-06 12:15:55

◆戴永久

 

1980年底我内调回来后,对西藏的那份牵挂一直深埋心底,重游西藏成为我人生的一大夙愿。退休以后,上要服侍年迈双亲,下要协助照看幼孙,再访西藏的打算迟迟没有落实。随着双亲作古、孙子长大,重游西藏终于具备了条件。我与一群朋友同往。

这次西藏之行,我感触最深的是“30多年过去,天堑变通途”。1979年进藏,我从南京乘火车到甘肃柳园,接着乘坐专车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再到格尔木体检休整,然后乘车过青藏高原。当时的青藏公路高原段路况极差,不少地段都是便道,洪水过后乱石翻滚,坑坑洼洼,一路颠簸,让人胆战心惊,寸步难行,从格尔木到拉萨竟然走了一周。这次从南京乘上海到拉萨的专车,至西宁换乘去高原专用的供氧专列。经可可西里看到成群结队的藏羚羊、藏野驴、藏牦牛在高山草甸上啃草和奔跑,动人心魄:越唐古拉山口不知不觉;跨生死线五道梁漫不经心;行经沱沱河、安多、那曲谈笑之间。从江苏南京乘火车途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七省区,行程到达西藏拉萨总计3747公里,包括途中在西宁换车,总共才两天两夜。

30多年来,西藏的城市建设可谓天翻地覆。拉萨原来只有一条马路,民居区稀疏零乱,现在是北京路和江苏路横贯东西、路两侧风格各异的楼房林立,机关事业单位、商业、金融、服务、餐饮、娱乐、休闲、文教、卫生等设施一应俱全,跟内地城市毫不逊色。生存条件极大改善,生活舒适度大幅提升。美中不足的是,过度的商业化开发,大昭寺、八廓街,包括布达拉宫外围的环境,似乎丢失了昔日的庄严、肃穆和神奇。唯有蓝天白云、雪山娇阳以及藏民修来世的虔诚和祈祷依然如故。

因拉萨至林芝间的公路维修,我们改变了原定的路线,歪打正着,正好在我援藏时工作过的加查县住宿,这让我喜出望外。汽车从拉萨出发,沿雅鲁藏布江东行,映入眼帘的是拉萨至林芝的铁路桥、隧道施工工地连绵不断,原来矮小简陋的藏民居都被新材料建成的一排排现代的藏式民居取代,旧貌换新颜,旧景无觅处。国家大力扶持的光伏发电遍地开花,雅鲁藏布江上建起数不清的式样新颖的大桥,便捷的通道彻底消除了翻山越岭、涉险奔波的窘迫和辛劳。原来从山南的泽当乘车到加查要起早摸黑一整天,现在三个多小时就到了。

加查县境内现在建有樟木等三座雅鲁藏布江上的水力发电站,都是国家一级工程,国家水电工程局几拨人马参加建设,工地逶迤数里。拉萨至林芝的铁路经加查境内穿山而过,江边多处坑道掘进正在有序展开。江对岸我原先所在的加查区新辟的区属小农场——江塘,现已建成加查县开发新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加查就是一个大的工地,加查县除城西北江边耸立千年的碉楼古堡和城东北雅鲁藏布江的铁索桥依然如故外,旧痕几乎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现代化县城的喧嚣和繁华。拉萨之变、加查之变是伟大祖国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团队规划游览的景点也不出山水人文的套路,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自然山水和神奇的藏传佛教。

魯郎林海春夏季为花的海洋,深秋满山红叶,荡漾在山峦起伏的原始密林之中,远处高耸的雪山在飘渺的云雾中时隐时现,近处的溪流时而奔腾急湍,时而潺潺流淌,鬼斧神工般的天然画卷美不胜收。

南伊沟景区是林芝与印度毗邻的一条山沟。沟内原始森林密布,各种名贵的林木和中药材比比皆是,无数游丝般的长松萝飘挂在茂密的参天松树上,随风摇曳;数不清的色彩各异的果实,挂满枝头。沙棘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灌木,但南伊沟的沙棘树却高大挺拔,枝条上玛瑙般蜡黄的果实贴杆生长,整齐排列,似条条嵌玉的黄金鞭子,迎风摇曳,熠熠生辉。行走于这天然的氧吧中,有一种宠辱皆忘、其喜洋洋的愉悦与舒坦。拾级而上,我们不知不觉就登临绿茵如毯的观景台,顺着导游的手指极目远眺,远处的高山尽头就是我们和印度划分的临时分界线。山河壮丽,美景如画,激起游者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坚强信念和决心:老祖宗留下的大好河山一寸也不能丢!

林芝是花木的海洋,沿途沟边坡上、地头宅旁,千年核桃树、桃树、松柏随处可见,无数奇异的花木见缝插针地生长。优哉游哉的牛羊穿行其间,甚至在公路上信步闲庭,汽车减速给牛羊让行是西藏的独特景观。

(连载之一,待续)

1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