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的祖母河
◆钱继红
提到“水韵姜城”的水故事,我不假思索地想到大寨河,她是姜堰东南片的一条小河,也许很多人并未听说过。我是喝大寨河水长大的,见证了她从无到有和曲折变美的过程。她记载了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并且常常勾起我对祖母的怀念,她是我心中的祖母河。
大寨河的由来
我上小学时,我家住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临近的只有三户人家,四面除了小沟小渠就是农田,政府规定再建住宅必须到界河村规划区。1976年,我们家的老宅很破旧,不得不重建,就第一个来到大寨河规划区。其实当时的大寨河只是规划,并未诞生。
我上初中了,那时的口号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寨河开始动土了,挖了两年。由于父母都有工作,姐弟四人上学,祖父身体不太好,因而我们家只能靠祖母出力。我家离得近,祖母承担起民工的一日三餐。家中专门砌了两个大土灶,她每天提前收工回家做饭,上百人吃饭全靠祖母一人忙活,那时没有几菜几汤,更谈不上几荤几素,每顿都是饭菜一起。祖母用好几个大锅轮番煮,这就是所谓的大锅饭,我们放学回来也跟着吃大锅饭,吃得最多的是大白菜煮米饭,偶尔还能吃到肉饭。祖母总是熬很多的猪油,让大家吃饭时抠上一勺子,那是少有的佳肴,香喷喷的,还保暖,至今回味无穷,比如今的大鱼大肉甚至山珍海味要好吃得多。
大寨河是村民共同挖出来的,也与祖母的辛勤劳动分不开。
大寨河的记忆
大寨河的水刚开始很清透,大家口渴了就直接用手捧着喝,甜甜的,很解渴。她的天然产物河蚌螺蛳经常成为我家饭桌上的美味佳肴,祖母捉河蚌是一绝,水浅的时候在岸边就能找到河蚌的潜伏地,一捞一个准。
我大学毕业刚工作的那几年,七十多岁的祖母知道我们姐妹几个都喜爱吃螺蛳,经常下河去摸,她说大寨河的螺蛳比街上卖的干净好吃。祖母把裤腿卷得高高地下水,总是收获满满,并且变着花样弄给我们吃。祖母个子很高,腰板挺拔,加之没有裹小脚,挑担子很麻利,体检时医生说她的心脏功能不亚于年轻人。祖母有如此好的体质,是她长期劳动的结果。
我家祖上很穷,父亲本来是兄妹三人,两个姐姐因为看不起病,十多岁就夭折了,这样父亲就成了祖母的独子。祖母对我的父母宠爱有加,既心疼父亲子女多,负担重,又心疼母亲身体不好,工作忙,她把家中的农活全包了。
我们姐弟四人生在农村却不会干农活,因为祖母一直宠着我们,她再忙都不让我们干活,自己却长年累月地忙碌,她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一个农村家庭培养出四个大学生是轰动当地的事,其实这也离不开祖母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她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精神的感染和激励。
2005年是我家最沉痛的。因为有了重孙,祖母非常开心,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再三叮嘱母亲到城里照顾小宝贝,家里的农活交给她。那年夏天高温,87岁的祖母到玉米地干活时突然倒下了,医生诊断为脑干出血,祖母就这样突然离我们而去了,全家叫天喊地,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祖母一辈子关心每个人,高温期间怎么就不知道关心自己呢?邻居都说老太知道晚辈忙,不愿耽误他们,于是说走就走了,可是这让我们情何以堪?我们还没来得及孝敬一辈子操劳的祖母。
祖母去世后的那几年,大寨河也很不幸,污染相当严重。弟弟将父母接到城里,农田交给邻居,但父亲怀念祖母,恋着老家,想在大寨河养鱼。可是鱼苗总是养不活,投入很多,劳而无获,实际上是那几年水污染得厉害,水资源严重受损,到处是垃圾漂浮,禽畜粪便乱排乱放,小工厂不断向河里排污,不但殃及池鱼,而且对村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村上好几人相继患上癌症死亡。大家纷纷在院里挖井,再后来家家用上自来水。鱼塘没人敢承包了,大寨河上空乌云密布,美丽的大寨河再也不美了,人们的心情很不爽,我们也很少回老家。
大寨河的变化
近几年,国家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每条河都实行河长制,大寨河的面貌有了明显改观。父亲偶尔回家时,发现大寨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信心满满地想再养鱼,用水泥做了硬质河床,还买了小船,织了渔网,并在河的中央安装了增氧泵,忙得不亦乐乎。看到悠闲自得的鱼儿在清澈见底的鱼塘里嬉戏,父亲很开心,整天精神抖擞,每当好友来了都会捞几条让人家带回家,并且一脸自豪地说他养的鱼绝对绿色环保,吃过的人也都说父亲养的鱼品质不一般。大寨河的水活了,养分足了,而且父亲总是把青草剁得碎碎的给鱼儿吃,从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与自然原本是命运共同体。如今的大寨河碧波荡漾,两岸青绿,给村民带来了福音,大寨河边的人们陶醉在幸福之中,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家喝上放心水,吃到放心鱼,生活像芝麻开花一般节节高。父亲在院前屋后种了很多花草,小小庭院与大寨河相互映衬,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改革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我回家的频率越来越高,远在天国的祖母心里也一定会乐开了花。
我借这些文字表达对大寨河的感恩之心,也表达对祖母的怀念之情。大寨河,我心中的祖母河。
作者工作单位:区公安局治安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