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天祥走过的港口虾儿湾


★徐杰东
图中直线为“伍子河”,矩形为“尼姑滩”,圆圈为“虾儿湾”。 徐杰东 摄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20岁时中状元。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元营遭拘捕 逃生至高邮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九月,二十万元军由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各地宋军将官在元军铁骑压境时纷纷叛变,南宋兵败如山倒。京师震动之际,理宗之妻谢道清下《哀痛诏》求救。各地将官大多观望不前,唯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德祐二年(1276年),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事已至此,文天祥不可推辞。出使元军时,文天祥正气凛然,不屈不挠,遭到元军督帅伯颜扣押。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无人可依,遂向元人投降。此时元军准备将文天祥押送到北方去。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文天祥在京口(今镇江)带领随从杜浒等十一人脱逃。三月初一渡江来到真州(今仪征),当时扬州守将是南宋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府李庭芝,听信谣言说文天祥是到真州说降的,命令真州守将苗再成杀死文天祥,苗再成“知公忠义不忍杀”,把文天祥遣送出境。初三晚上,文天祥一行来到扬州城下,听到守城士兵纷纷议论:“制置使下令搜捕文天祥甚急”,他进退两难,无可奈何。初四日,文天祥一行途中又遇络绎不绝开拔的元兵,“伏城西荒山破屋中”,于是化名刘洙,向高邮方向逃去。初五晚,夜色茫茫,迷失了道路,半道上元军忽至,一行人又躲入灌木丛中,疲惫不堪的文天祥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艰难前行。初六晚,遇上一群樵夫,得到他们的热情相助,樵夫们用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六个人轮流抬着走,至三月初七日天明,文天祥一行历尽艰险到达高邮城外,但高邮守军也收到李庭芝的文书,严防文天祥进城。文天祥只好放弃进城的念头,急忙买了一条小船向泰州方向逃去。
旬日海陵闲 停舟虾儿湾
三月七日晚,文天祥一行来到一个名叫稽家庄的水寨,稽家庄庄主叫作稽耸,稽耸挽留文天祥住了三天,好酒好菜招待,文天祥一行得到了休整。
三月十日,稽耸帮文天祥备足钱粮,换上可以烧饭、住宿的较大的船只,派儿子稽德润、馆客林愿学两人带着随从,护送文天祥一行继续向东南方向前行。
从稽庄到泰州是水网地区。这一路还没有被元军侵占,又有稽家庄义军护送,心情终于放松下来。这时候,他们没有必要从小河绕远,沿官河驶向泰州是最便捷的选择。具体路线如下:小纪稽庄—小纪北汉—华港许庄、塔岳—港口伍子河—华港桑家湾—朱家庄—渔行—泰州,行程大约六七十里。
伍子河,相传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所开,在今天港口集镇西边大约两里路,为东南、西北走向,南起港口桑家湾,北到刘庄村前大河,大约五六里路。伍子河西岸有一地方叫作“虾儿湾”,又称“虾子湾”,这里地处里下河,水产丰富,以青虾、银鱼最为出名,宋元时期这里是著名的“鱼市”,称为“卖鱼湾”。
当时,文天祥的船儿一路向东南,走到港口伍子河畔虾儿湾时,听说虾儿湾的青虾很出名,肉嫩而肥,遂停船叫书童上岸买青虾,并写下了著名的《虾子湾》,这首诗又名《即事》。
这时的文天祥胃口大开,暂时忘记了死里逃生的凄惨,享受着泰州人民的热情,享受着港口鱼虾的美味,享受着短暂的清闲。后来文天祥潜伏泰州城下十多天,从海陵出发之前,写过一首《纪闲》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九十春光好,周流人鬼关。人情轻似土,世路险于山。俯仰经行处,死生谈笑间。近时最难得,旬日海陵闲。”
后来,文天祥经过海安、如皋到达南通,出海到南方坚持抗元斗争,直至英勇牺牲。
寻访虾儿湾 怀念文丞相
如皋学者李实秋、徐爱军写过《文天祥〈过如皋〉》一文,他们认为“虾儿湾”在如皋(当时如皋隶属泰州)地界。他们说道:“三月初十,载着文天祥的一叶小舟,沿窑子河驶入如皋境内,文天祥自以为已脱离险境,心情比较轻松了,当行到袁桥(今城北街道)北虾儿湾时,听说虾儿湾的青虾很出名,肉嫩而肥,遂停船叫书童上岸买青虾。并赋诗《虾子湾》一首”。这种说法在时间上明显是错误的。文天祥《发海陵》诗前有小序:“自三月十一日海陵登舟,连日候伴问占,苦不如意。会通州六校自维扬回,有弓箭可仗,遂以孤舟于二十一日早径发,十里,惊传马在塘湾,亟回。晚乃解缆,前途吉凶,未可知也。”这说明文天祥三月十一日才到泰州城下,潜伏十多天,三月二十一日从泰州出发向东至海安、如皋。所以说,三月十日文天祥所到“虾儿湾”一定是泰州市港口古镇虾儿湾(今隶属华港镇)。
文天祥经过港口虾儿湾时只是匆匆而过,给泰州人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笔者想起,2006年姜堰市曾设立“文天祥系舟处”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我们港口人要把纪念文丞相的石碑立在何处呢?据陈炳昌(1896-1971年)先生《港口竹枝词》记载:“宋文天祥相传经过此地,古名卖鱼湾,今呼虾儿湾,在港西北伍子河西”,但是它具体在哪里呢?我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进行了多次寻访。
2018年春天,我遇到泰州姜堰作家缪荣株先生,他在1984年担任港口镇党委书记,曾经带领江苏省音协主席石林、著名画家赵坚、泰州画家潘觐贵三位艺术家到龙溪港、伍子河、虾儿湾采风,并写成《三老当年在港口采风》一文。据缪老回忆,“虾儿湾”在港口脱水厂西边——即伍子河的南端,在港口西南坊,靠近桑家湾的新港小区附近。港口文史爱好者原港口镇司法科律师韩立富也持同样的观点。宋竹亮(原港南村支书)和陈林生两人在《华港印记》之《龙溪八景》一文写到:“十里荷香,东临上溪,北止下溪。由南向西便是虾儿湾和伍子河。”他们两人也是这种说法。
那么“虾儿湾”究竟是在港口西北坊,还是在港口西南坊?是陈炳昌先生记载有误,还是港口这些文史爱好者观点有误?我到附近的港南村询问了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农民,包括原港南村老干部宋祥和,没有人知道“虾儿湾”这个地方。我想,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百年,“虾儿湾”的具体位置实在难以确定,心中的失望和无奈渐渐增长起来……
到了夏天,我在港口西北坊走访遇到一个95岁的老人,名叫王焕文,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我问起港口有没有“虾儿湾”,他说“虾儿湾”不在伍子河南头,而是在港口西北坊,伍子河的西岸,原来是几块圪岸,早在五六十年前的“圪改”中被放低放平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立即骑车从港口西北坊大圩前往伍子河西岸,在最北头询问一个看鱼塘的老大爷,老大爷说,我们这里的一大片鱼塘叫作“尼姑滩”,虾儿湾听说可能在南边。我骑车向南前行,只见田野里空无一人,……但是,这一次我终于知道了“虾儿湾”的大体位置了。
半个月以后,我决心再到伍子河西岸的田野里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有所收获。这时候,远远看见田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民冒着烈日在劳动,我上前说明来意。他说,这里就是“虾儿湾”,我的责任田就在这里。他叫张柏林,73岁,港口村七组村民。张柏林介绍说,“虾儿湾”不是一块圪岸,而是好几块圪岸,现在已经被放低放平,“虾儿湾”北边叫作“尼姑滩”。
终于找到了,“虾儿湾”就在泰州港口伍子河西、尼姑滩南,现在为港口村七组村民张柏林等人的责任田。这说明陈炳昌先生当年的记载是正确的,只不过陈先生《港口竹枝词》在2011年才公诸于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知道“虾儿湾”具体位置的人越来越少了。
斯人虽逝,忠魂犹存。七百多年过去了,泰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文天祥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抗元英雄。
《崇祯泰州志》和《雍正泰州志》都记载了文天祥过泰州时写下的《虾子湾》。
清朝咸丰举人、泰州诗人储树人,曾任广东某县知县,他写一组诗歌,描写泰州里下河港口、淤溪一带的风光,收入《海陵竹枝词》之中。其中的一首诗曰:“烟波何处吊文山,但见渔舟日往还。傍晚鸣榔风送响,夕阳红照虾儿湾”。
港口画家、诗人陈炳昌亦有诗云:“文山当日从此过,村舍依稀景若何。人迹而今偏罕至,秋来剩有蓼花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今天我也“偷诗”一首,题为《港口虾儿湾》:“文山当日从此过,一首绝唱传至今。人间自古有美食,港口青虾照汗青”
港口村95岁村民王焕文 徐杰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