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无用之用

2019-10-29 12:02:12

杨煜 姜堰中学高三年级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高桥倾覆,警钟长鸣

在双十日这个近代史上饶有韵味的日子里,无锡312国道的高架桥轰然倒塌。顷刻,财物化为齑粉,生命在极速陨逝。

碎末纷飞,钢筋凸起,大地震恐,一片凌乱。

透过荧屏,心在悲悯,又刹那厉声谴责起来。与事件发生后人们口诛笔伐设计者不重视桥梁架构一样,怀疑它,并毫不犹豫地斥其为“21世纪中国豆腐渣工程的典范”。

心随事牵,哀鸣不已,幽怨横生。

可后来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足可见惯性思维,使我们偏见甚深。究其祸事的根源,私以为乃司机不重视“无用之用”,即不注重“看似无用之物的有用性”。正是由于司机的盲目、自大,不重视桥梁上“无用标识的有用性”,故而才无所顾忌,过分超载,终酿大祸!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早已习惯于忽视“无用之用”,致使那种客观存在的看似简单无用实则关键的东西存在感很低,更有甚者,是被嫌为阻碍或非必须的耗费而被革除。恰如汽车出行,我们总下意识地怀着能挤多几人就多便利几人的心态,从而几乎无例外地无视那“醒目处”印刷的标准载人数目;抑或如电器产品的注意事项栏里往往不厌其烦地列着“请先切断电源再拔插头”的字样,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更趋向于直接拔插头了事,至于是否会触电、费电等从不关心。

看似无用之物,如今仿佛真的成了无用。苛刻的人们在这方面却总能大度地让其实际效用与观念里的“无用”变得高度相符,进而选择去漠视,乃至否认这“无用”之物的存在。孰不知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的著名论断。

而之所以会忽视这种无用之用,其很大原因是当下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祟。“久久为功的事少做,短期大有裨益的事赶着做,于己无用之事坚决不做”成了当下很多人的人生准则。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这些营营苟苟之徒耸肩眍眼,苦苦钻营,只希望做出最为“明智”的抉择。“速成”是他们矢志追求的对象,真仿佛这世间万事万物都能“立就”。贪官污吏的政绩工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学子……

世人皆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

据说日本早已筹集铸造完毕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所有奖牌,而政府财政却无特意为此投入一分一厘。原来约5000枚奖牌所属的金银铜镍等皆是从那“无用”的垃圾中提炼而来。这一举动,正是注重了无用之物的有用性,从而使得无用的垃圾被归置到恰当的位置后反倒成了闪耀于健儿脖颈间令人惊羡不已的奖牌。难怪乎,无用垃圾总是放错了位置的有用资源。从被人鄙弃的无用垃圾到被众人奉为圭臬的华丽转变,这其中彰显的是无用之用。相比之下,不得不说,2020的东京奥运还未开始,就已使得前数届铺张靡费却不讨好的奥运会相形见拙。

无用之用,实则有用

在此次无锡高架桥倾覆事件中,假若肇事司机在起程前就警醒自己那标准载重与桥梁最大负荷数目这无用标识的有用性,也就不至于在限载65吨的桥梁上行驶着本该最大承载55吨实际却180余吨,相当于100余辆五菱宏光小汽车或3节高铁车厢的大货车了。

不然,像现在这种因忽视无用之用而带来的痛苦,免不了还得自己给?回去。

哀莫大于心死

吾辈应当痛定思痛,注重并敬畏生命里每一个看似无用之物的各个性相,不断发现与利用那蕴藏于其中的无用之用,弘扬久久为功之精神,切勿因近利而智昏,而要使之无用之用成其为大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59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