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堰新闻
祭 红
2019-11-26 16:31:16
宋紫辰 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五(9)班
天空透出鱼肚白,城市的睡意尚未褪去。粉墙黛瓦的小巷中,一面红旗冉冉从一户人家的阳台上升起,似一团凝固的火焰,炙热而沉稳。老人说过,那种红叫“祭红”。
初识“祭红”,是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偶然看到这个阳台上一抹红。
我停下自行车,看到那木制的旗杆与鲜翠的樟树后面,一位老人在拉动着绳索,他的白发在风中飘扬。他神色庄重,与我这名升旗手升国旗时的神情毫无二致。
于是这条小巷的这个阳台上,便多了一面国旗,自成一道风景。
周末的傍晚,我骑着自行车穿过这条小巷时,那位老人正迎着苍然的暮色降旗,面庞布着岁月的沟壑。听到清脆的车铃声,老人笑了,眼角的皱纹一层层地漾开。老人说:之前住在一所小学的对面,每到周一就听到校园广播里放国歌。待在家里也是无聊,便出去站在阳台上看学校操场上升国旗。后来,住的地方拆迁,就搬到这里来了,再也看不到那群孩子升国旗了,就自己动手买布料染了一面国旗。
我望了望那面红旗,既熟悉又陌生。学校里的国旗是一种艳艳的赤红,恰似十几岁的少年鲜衣怒马。而眼前的这面国旗却是一种沉稳的红,带着些虔诚。我问老人:“这种红色该怎么称呼?”老人呵呵地笑了:“羊群中最健康、玉器中最完美者方可以祭天地。这么纯正的红色用来染国旗,就称其为‘祭红’吧。”“祭红。”我反复咀嚼这个响亮而美丽的名字,觉得确实没有什么红色能比这祭红更有资格染国旗了。
从那以后,我每日早晨骑车穿过小巷时,总会抬头望一望那面“祭红”的国旗。每每望见,心底最柔软的家国情怀总会被触动。
(指导老师 卞玉梅)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