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蔬菜大棚里蹚出致富路

2020-08-07 09:44:58

小康承载初心

小康属于人民

全面小康

对千千万万中国人来说

它是一个个家庭梦想成真

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

是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

是人居环境的旧貌换新颜

是城乡面貌的焕然一新

更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圆梦历程

蔬菜大棚里蹚出致富路

讲述人:李晓凤

年龄:50岁

住址:姜堰区沈高镇双星村

我家住沈高镇沈高村,小时候家里穷,难得吃上一顿饱肚子。1992年,我嫁到沈高镇双星村,丈夫申发华比我大4岁,兄弟姐妹4人,父母也是种田的。两个穷家庭走到一起,日子过得紧巴巴。1993年,大家庭分开,我和丈夫分得两间旧瓦房,并承担了几千元债务。那时,夫妻俩的目标就是能早点还清债务,住上宽敞明亮的新瓦房。

我们俩种了两三亩田,稻麦两茬轮番种,播种施肥喷药一着不让,一年忙到头,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每亩田也就三四百元收入,遇到灾年还要亏本。

“死种田,一辈子挣不了几个钱。”村民们都这样说。我和丈夫也想出去打工,但又舍不得抛田撂荒。2008年,村里成立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倡导村民种植大棚蔬菜。我和丈夫一直在观望,怕亏损,我们这样的家庭经不起折腾。后来,村里又出台政策,鼓励村民流转土地种植大棚蔬菜,每亩900元租金,村里补贴300元。另外,双禾合作社帮助统一购买优质品种、钢管薄膜,还请来华港蔬菜大棚“土专家”高尔让,田头传经送宝,指导农户种植。更让我们放心的是,种植户可以自销,如果遇到困难,双禾合作社可帮助销到城里的超市。

说白了,我们种植大棚蔬菜无任何风险,村里都考虑到了。

在这样的好政策下,我们夫妻俩流转了5亩地,搭建钢架大棚,种植花菜、番茄、茄子等蔬菜。收获季节,我们忙不过来,就请来村里几家低收入农户,每天用工工资60元。第一年,除去用工等成本,每亩净收入5000元,收益是稻麦的几倍。尝到甜头,我们坚定了种植大棚蔬菜的信心。此后,我们拜访专家,寻找优质种苗,学习套种等技术,紫茄、丝瓜、莴苣轮番种,歇人不歇地,每亩田净收入升至万元以上。

2016年,丈夫遭遇不幸,失去右眼,不能像往常一样下田干活。我劝丈夫不要害怕,有双禾合作社这座“靠山”,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再多用几个工,收入不会受影响。

我听从合作社和姜堰区农村农业局专家的建议,依靠科学技术,紧跟着市场需求,轮番种植新品香丝瓜和香莴苣,在大棚里装上电热器,确保这些农作物冬季也能生长,一年下来,每亩净收入2万元以上。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穷家庭在大棚里趟出致富路,原来的两间低矮房翻成了宽敞明亮的七架梁瓦房,还在姜堰城区买了面积120多平方米的套房,留着儿子结婚用。儿子上大学学的机械专业,毕业后回到姜堰城区一家企业上班。前年,家里还买了辆轿车,方便儿子上下班。现在,儿子下班后就开着轿车到田头帮忙。

下一步,我还想种植高档果蔬,如芦笋、荠菜、紫花菜等,进军高效设施农业,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早日找个好儿媳,一家人和和美美,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194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