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麦秆下的秘密 味蕾上的非遗 ——郭金才与姜堰大炉烧饼的传承故事

2024-10-23 09:46:07 姜堰新闻网

姜堰大炉烧饼创制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使用麦秆烘烤,外黄里软,具有独特的麦香味。郭金才作为制作大炉烧饼的第七代非遗传承人,一直默默守护传承着这一传统美味。

清晨第一抹阳光升起,位于东板桥北的郭二大炉烧饼店门前人来车往,喜爱“大炉烧饼”这口美味的忠粉们已早早赶来购买。看着草匾里一个个刚出炉冒着热气、散发着浓浓麦香味、金黄酥脆的大炉烧饼,人们争相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生怕慢一步还需再等下一炉。一碗鱼汤面和大炉烧饼是大多数姜堰人吃早餐的绝佳搭配,吃一口面,就一口烧饼,狠嚼几下,鲜香满口,回味悠长,让人们在享受面条细腻口感和丰富味道的同时,体验到大炉烧饼的独特风味和口感,开启美好的一天。

据史料记载,草炉烧饼又叫“大炉烧饼”,《梦溪笔谈》中称其“炉丈八十,人入炉中,左右贴之,味香全美,乃为人间上品”。郭金才深得真传。他介绍说,大炉烧饼从原料到制作不存在食品污染,没有煤炭的烟火味,既干净、卫生,又营养丰富,馅儿有花椒、萝卜、野菜等品种,颇受市民欢迎,每天都供不应求。郭金才说:“我们早上两点多起来,一天正常做14~15炉,两千多个烧饼,还是供不应求,非常忙。”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郭金才从十几岁就跟着师傅学习做烧饼的手艺,对大炉烧饼的制作已经了然于心。为了满足每天食客们的需求,从“和面”到“揿面”,再到包馅、擀烧饼、涮糖色、撒芝麻,需要五六人同时进行,分工明确。郭金才主要负责烘烤,一般情况下,别人在制作生坯的同时,他需要先点起准备好的草料,将炉膛烧热,温度到时,压低明火,留有整团的无烟红火团,最后贴饼烘烤,整套动作一气呵成。饼贴满左、右、顶四周,然后挑火焐火,待饼坯由薄变厚,鼓成馒头状,表面呈金黄色后,此时也正好火烧尽了。随后他一手持长柄铁铲,一手举长柄铁网兜伸进炉膛,铲起饼落,兜满倒出,干净利落。

郭金才介绍:“大炉烧饼必须老酵发面,用秸秆烤制,烧饼做的时候、烫酵的时候非常讲究,必须把酵凉透了,放酵头下去,放里面和均匀;火候要先把炉子烤热,烤热以后,清理炉膛,把炉膛清理干净,两个两个的烧饼,一合一合地贴上去,贴上炉的时候,要投行,每个烧饼都要投行,然后烤的时候火候先从底下慢慢地掌握均匀,烤出来的烧饼又香又脆。”

技艺传承不仅是味道的延续,更是情感上的寄托。5年前,郭金才正式带徒,经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用心传授,徒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让他深感欣慰。他说:“我今年已经57岁了,现在带了一个徒弟,对他非常严格。徒弟已经有了一点基础了,希望以后他能做好大炉烧饼的传承,争取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姜堰美食增加好的口碑。”

557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