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红军的丰碑永在

2025年2月11日5时10分,红十四军最后一名战士吴九成在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111岁。
按照吴老的遗愿,2月15日,载着灵柩的汽车缓缓驶进他曾经战斗过的红色土地如皋市,将其安葬在江安镇红十四军纪念碑园。
曾经采访过时年106岁的吴老的我,从手机上的视频中看到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吊唁的场景,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
2020年国庆期间,我在企业家申厚宝的引领下前往吴老家中。吴老家住蒋垛镇政府附近。走进小院,只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端坐客厅中央,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眼神依旧坚定刚毅,身穿红军军装,胸前佩戴着闪亮的勋章,我心中充满敬意和感动。他的儿子吴伯仁转达了我的来意,吴老拄着拐杖站起来跟我握手,并连声说“欢迎”。
吴老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向我讲述他的革命经历。他16岁那年就在如皋报名参军,从此踏上革命道路,因为表现突出,很快就被提拔为红十四军一师二团机动队队长,先后参加过数十次战斗。
这时家人帮吴老捞起了上衣——他的右胸凹陷了一大块,那是被敌人的刺刀捅过的伤痕。这并没有吓退他,反而成为他勇往直前的动力。
吴老说到动情处还唱起红军的歌谣:
哎呀来哎……
村村的红旗插山岗
穷人分田又分房
翻身的农民拿起枪
同志哥,保卫红旗保家乡
翻身的农民拿起枪
同志哥,保卫红旗保家乡……
歌声回荡,旋律激昂。吴老深情地回忆了参加红十四军闹革命的点点滴滴,还有后来在革命道路上的种种艰辛和坚持。他的讲述既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又有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聆听他的讲述,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烽火连天的年代:年轻的吴九成手持枪支,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保卫着红色根据地。遐想他英勇无畏的身影,我深深感受到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我的军长何昆、师参谋长薛衡竞、团长张世杰牺牲得太早了,他们没有看到今天的胜利呀!”这时吴老眼眶里盈满泪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替穷苦人打下江山,我们才有了今天,这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
吴老的缓缓叙述让我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被组织认可。他曾经申请认定红军身份,但是红十四军的档案在战乱时期被销毁了,因此一直未能如愿。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断教育后代永远跟着党走,做好人,做善事。
吴老兴致盎然,意犹未尽,用洪亮的嗓音有板有眼地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点都不像百岁老人。
“我来给你们拍照。”陪同的申厚宝随即留下我与吴老的合影。
据吴老的儿女介绍,老人心态平和,知足常乐,自食其力,一直以裁缝手艺养家糊口。后来他年龄大了,不能干裁缝就干农活,直到95岁还能挑粪种田。101岁那年,吴老不慎摔伤脊椎,家人都很担心,没想到他在床上躺了两个月就奇迹般地恢复如常。
“我曾经是一名红军战士,我要像个红军的样子!”
吴老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埋在心里,一藏就是85个春秋!他在夜里常常梦见引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和指挥战斗的老首长,常常在梦里呼唤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的姓名……进入暮年之后,他很想跟老首长和战友重逢。
“我死后,请让我回到红十四军曾经战斗过的土地,我要跟团长和战友在一起。”这是吴老生前的愿望。
2015年,如皋红十四军研究会经过一年的调查,吴老的红军身份得到证实。2016年8月11日,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发文认定吴九成为红军失散人员,于是他成为江苏省唯一健在的红十四军战士。同年10月18日,江苏省民政厅负责人专程前来慰问,为他送上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吴老埋藏在心中八十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2019年国庆节,吴老身着红军军装、手拄拐杖,带领全家四代20多口人举行“四世同堂”升旗仪式,此后一直没有间断过。
作为红十四军战士,吴老骄傲于国家繁荣,欣慰于家族兴旺,经常提醒子孙后辈弘扬红军传统,传承红色家风,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采访结束后,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受到那个时代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为他的故事热血沸腾和潸然泪下,正是这份感动促使我写成上万字的报告文学《红军品格》(该作品发表于2020年第12期《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据说申厚宝向吴老及其家人赠送那本杂志时,老人笑得很开心。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两年后我再次拜访吴老,他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对我的到来仍然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与我握手和合影时,眼神中透露出岁月沉淀下来的慈祥和智慧,那个场景我至今历历在目。
吴九成是历史的活化石,他的一生是共和国成长的见证,是革命精神的化身。如今吴老虽然驾鹤西去,但是他的精神和故事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并将成为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