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7月28日
新闻详情-首页

父亲的君子之交

2018-12-10 13:45:11

◆王卫东

 

父亲已经去世11年,杭有本与父亲的交好还时常萦绕我的脑际。

1973年前,我家只有一间半茅草房,向南延伸的一小部分是灶台间,往西接的大塌披就是爷爷奶奶和我们兄弟三人的卧室。家中唯一值钱的是十数根准备砌房子的木料。尽管父亲拿45.5元的高工资,家里又年年养猪喂鸭,可是要砌三间瓦房还是力不从心。

小河南侧立新大队的矿大地质系毕业的杭有本是父亲的老同学,他担任青海地质勘探局的主任工程师。杭有本探亲时走访了我的父亲,见他愁眉不展,便问:“文秀呀,你还是个干部,为何这般模样?”

父亲直言不讳:“这草屋都快塌了,想盖个瓦房可手头总是缺钱。”

杭有本沉默不语,临走时撂下一句:“你有三个儿子,不砌瓦房怎么行?我支持你。”

父亲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因为在那个工资普遍较低的年月,能支持个10元20元就是极少有的人情了。

开工砌房不久,砖瓦厂催缴砖瓦款,工匠索取工钱,登门借钱一再被婉绝。正当束手无策时,杭有本出现了,父亲觍着脸向他借钱。

杭有本说:“你我同学一场,何谈借字,这是我赠送给你的。”父亲接过他递来的装钱的信封,居然数出20张“大团结”。

父亲感激涕零:“杭工,不可以,怎么能这样?”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十几年一晃而过,杭工因为身体欠佳而不能从事野外作业,拿不到高额补助,他的家庭负担也重,日渐贫困。

父亲得知杭有本的老母生病住院,觉得该是自己雪中送炭的时候了,于是买了奶粉,怀揣20张“四个老人”,骑着自行车赶到杭有本面前:“我困难,你帮我,你困难,为何不跟我说?”

杭有本接过信封,老泪纵横:“老同学,哪能……哪能……”

父亲拥抱着杭有本深情地说:“以一还十,应该!应该!”

2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