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情万种的涅瓦河
旅俄散记之六
风情万种的涅瓦河
◆半盏
涅瓦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它在芬兰语里是沼泽河的意思。其实我早就知道俄罗斯的西北部涌流着涅瓦河,并且生出了莫名的仰慕和向往,或许这也是我力挺导游先生乘船游览涅瓦河的说辞的原因。
宽大而敞亮的游船解缆调向,缓缓驶离冬宫附近的码头。涅瓦河水波动荡,就像我异样激动的心房。这条全长74公里的大河从拉多加湖涌来,其中28公里流经圣彼得堡市,并且在市内形成50多道分支,最终注进波罗的海芬兰湾。
我们围坐在紧靠窗户安放的木制小桌的三面,好客的游船主人提前准备了水果、面包、香槟和鱼子酱,还有大名鼎鼎的伏特加,大家一边品尝俄罗斯人素来偏爱的这种很有男人味的烈酒,一边欣赏涅瓦河上变幻不断的绮丽景色。不远处的河道中央停泊着一艘深灰色的军舰,身着藏青色军装的士兵正在擦拭炮管,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外观并无特别之处,看点就在它令人刮目相看的历史。罗马神话里有个司晨女神叫“阿芙乐尔”,她每天唤醒人们并送来曙光,阿芙乐尔号以此作为舰名,看中的正是“黎明”和“曙光”的寓意。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于1902年建成,次年服役,全长124米,拥有578名舰员。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根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航行到涅瓦河口,停泊在尼古拉耶夫桥下,当晚9时45分,奉列宁之命炮击拒绝无条件投降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这个进攻信号正式揭开“十月革命”的序幕。后来在法西斯德国践踏列宁格勒的危急关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自沉港湾。1948年11月,打捞出水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始成为十月革命的纪念物,永久停泊在涅瓦河畔供人们赡仰。
就在我们依依不舍地回身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合影的时候,船舱里响起欢快的手风琴声。两位身着方格图案背带长裙的俄罗斯少女悄然现身,旁边还有一个同样长着高鼻梁蓝眼睛的小老头儿,优美的旋律就是从这位先生胸前的手风琴里发出来的。热情和友好洋溢在美丽的笑脸上,挥洒在律动的身姿里,流淌在灵动的歌声中。他们深谙中国朋友的情感软肋,抢先用耳熟能详的《红莓花儿开》《喀秋莎》《三套车》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叩击我们的心房,不由你不动容和纵情,不由你不随着他们击节应和、同声吟唱和起身舞动。歌声窜出船舱,回荡在涅瓦河上,撞击着岸边的洋房。
涅瓦河很像穿越上海的黄浦江,只不过黄浦江因为夹带了泥沙带有土黄色,而涅瓦河因为河床积有淤泥呈现深黑色。一座座捎带着浓郁的欧式风情的地标式建筑迎面扑来,有如涅瓦河正在娓娓讲述它的身世沧桑和丰厚阅历:曾经作为历代沙皇宫殿的冬宫博物馆,耗费8年建成中央圆顶和钟楼圆顶的伊萨基辅大教堂,18世纪至今每天中午都发射一发空爆弹的彼得保罗要塞,以尼普顿海神装饰的瓦西里古港口灯塔,跻身世界四大著名美术学院行列的列宾艺美术学院,4000年前的埃及国王赠送的狮身人面像……
耳熟能详的俄罗斯经典民歌就像涅瓦河上的桥梁,转眼之间就消弭了歌者和游客之间的生涩与距离,我们纷纷上前邀请美丽的金发女郎合影。圣彼得堡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美誉,这里有几百座桥梁,每一座都是独具特色的雕塑艺术品,把42个岛屿串连成畅通无阻的整体,它们不但有一个别致的名称,而且铭刻了一段奔涌向前的生动历史。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8座跨越涅瓦河两岸的开桥:每当保罗要塞钟楼的时钟指示午夜12点,圣彼得堡就会随着桥梁的“两翼”耸起而被分割成两大板块,为鸣笛驶往周边城市和芬兰、瑞典等国家的万吨巨轮让道。待到凌晨5点,随着“两翼”的落下又联结成为一个整体,此时此刻,拥有500万人口的圣彼得堡市尚未苏醒。很难想象,打开或关合这座大桥仅仅需要5分钟。
我们在游船上读诗,读画,读故事,读史册,随处可以见到扬手致意的俄罗斯俊男靓女,随处可以捡拾漂荡的歌声和笑语。
涅瓦河风情万种,涅瓦河游船风情万种,涅瓦河游船上的俄罗斯大哥和小妹风情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