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14日
新闻详情-首页

我的坐骑换代史

2019-01-21 11:13:05

◆潘龙杰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峥嵘岁月,40年的飞跃发展,伟大祖国犹如高速奔驰的列车呼啸向前。在40年的发展长河中,农村的变化巨大,尤其是农民的衣食住行,我家的交通车辆的变迁可算得千千万万个农村家庭的缩影。

1976年6月,我高中毕业回村务农,1979年初在村组推荐下成为沈高镇夹河村的电工,负责全村12个生产小组2100多户的用电管理工作,自此与电结下终身之缘。夹河村比较大,用电户居住分散,整天要不停地走动。为了便于工作,一年之后我咬着牙向父母提出有生以来的最大愿望——买一辆自行车。这在当时是天大的要求,买一辆自行车约需200元左右,那时村里的自行车也就区区几辆。父母在几经权衡,最终同意我买一辆175元的“长征牌”重磅自行车。

在众人的羡慕声中,我踏着崭新的自行车穿梭在村里的道路上,每天一有空就擦洗车子,村民们都笑着说我的车子都要被擦坏了。我以为这辆车就是陪伴我一生的交通工具,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始终有限,这辆“长征”自行车伴我度过了五年的村电工的幸福时光。

1984年5月,镇里把我抽调至沈高镇供电所工作,“长征”自行车开始随我上下班,我一如既往地呵护它。伴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量的加大,半年之后我又冒出买一辆摩托车的念头。当时农村正发生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日新月异变化,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也有了较大改善。1985年初,镇供电所从工作需要出发,也要求每人购置一辆摩托车,正合我意。此时我已结婚,经家庭同意,买了一辆重庆产的“建设50”,价格为2900元。从此我家的交通工具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从人力车到机动车的转变。我骑上摩托车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当然那辆心爱的自行车也未置闲,它作为我的短途交通工具。有了摩托车如虎添翼,我努力以工作实绩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在此后的2001年到2009年之间,我两次工作调动,先是离开家乡沈高到娄庄供电所担任营业班长,后是到俞垛供电所担任所长和党支部书记。外出工作的9年中,我的座驾又升级了,将“建设50”摩托车更换成“钱江100”型,车子的排气量和价格都提升了许多。

最令我兴奋的是2009年。4月份,姜堰区供电公司将我调至离家30多公里的顾高供电所但任所长和党支部书记。此时我的家庭经济条件完全有能力拥有一辆轿车,我的购车欲上来了,爱人、儿子也支持我买辆轿车,于是我便在2009年5月初买了一辆上海大众产“朗逸”1.6排量的低配轿车。轿车的添置使我家又一次进入了快速交通的时代,现在儿子又买了一辆”雷克萨斯”轿车,我做梦也没想到家里会有两辆轿车。

如今,我家38年前购置的那辆“长征”自行车以及两辆摩托车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是两辆小汽车和三辆两轮电动车,每每想到40年来的家庭的衣食住行变化,心中总是感慨万千,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归功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我深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一定会有更大的改变,伟大祖国飞速前进的列车将会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2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