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 味
朱蓉 溱潼实验小学
带着许久的期盼,踏进腊月二十的门坎儿。侧耳听去,年“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已清晰。
俗话说:腊月里黄土贵三分。可采办年货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商场超市里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袋的顾客。
那个中年男子耐心地陪着妻儿辗转于各个柜台,一家人笑意融融。穿着大红斜襟上衣的服务员满面春风,迎上来甜声叫着“大哥大姐”,不厌其烦地推荐。女人脸颊泛起红晕,像染了层薄薄的胭脂。孩子左顾右盼,目光里有一种兴奋的光。男人柔软的目光始终围着妻儿打转,眉眼嘴角均是幸福与满足。
菜市场早已人声鼎沸,菜摊一个挨着一个,一担担鲜嫩的蔬菜、一桶桶活蹦乱跳的鱼虾、一堆堆摆放齐整的干货、一片片新鲜的猪羊牛肉……来往的人越来越多,极具穿透力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一波刚落,一波又起,好一幅繁荣的烟火画卷。平日里节俭持家的大爷大妈们,迎接新年却最舍得花钱,挑鱼、割肉、买野味……篮子里塞得满满当当。相识不相识的,碰面都是欢欢喜喜,一团和气,攀谈间离不开一个话题“过年”。
老街的石板路干净整洁,古老的房屋散发出独特的韵味。与往日不同的是,街两侧路灯下成串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把原本古朴的老街装点得温暖而祥和、喜庆而热闹。
走进两旁的小店,仿佛置身于一大片红色的海洋,大红的灯笼,大红的中国结,大红的辣椒……店外用长凳搭起的门板上摆放着“穿肚兜的娃娃双手环抱鲤鱼”的年画,以及各种精美的窗花,“春红柳发”“喜鹊登梅”“春回大地”……红艳艳的窗花,吐露着春天的芬芳。
现写现卖春联的摊点格外引人注目。卖春联的气定神闲,依着人们的愿望在红纸上挥毫泼墨,写下“平安如意千家好,人顺家和万事兴”……行书、隶书、楷书,风格各异,气韵生动。那蕴含着期盼,散发着墨香的对联,道不尽美好与祝愿。买春联的伫立一旁,喜笑颜开,颔首叫绝。偶或间几声炮竹炸响,年的味道扑鼻而来。
转眼到了除夕,鞭炮声声,忽远忽近。午后,家家户户门前,红彤彤的灯笼迎风飘摇,一幅幅喜庆的春联贴起来,门楣上红笺飘着,案几上红烛燃着。人们看着笑着乐着,似喝了陈年老酒,沉醉在红红火火中。
三五个男孩蹲在一起,把一串小鞭拆开,一根根放着玩。女孩躲在屋檐下,双手捂着耳朵扭过头去,想看又不敢看,就这样半躲半瞅着。祖辈们难得清闲,在屋里唠磕、看电视,父辈们则在厨房忙着张罗丰盛的年夜饭,幸福的气息从每个角落喷涌出来。,
“吃年夜饭啰!”巷子里一声声清亮的嗓音响起。觥筹交替,笑语晏晏,年味已浓得化不开。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桌而坐,叙旧话新,迎接新春的钟声响起。“10,9,8……1”,零点的时钟,在春晚的伴随下敲响了。热闹的欢呼声中,爆竹齐鸣,烟花升腾点缀夜空,一片璀璨。寒峭的风儿仿佛也沾染了欢愉,多了几分细腻的柔婉。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宣告着新年到来。人们在一句句诚挚的问候与温馨的祝福中,带着一缕醇香的往年回忆,美美地进入新年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