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7月28日
新闻详情-首页

借书的故事

2019-03-05 10:07:19

◆柳庭宝

 

1974年,我在溱潼中学读高二。为了适应政治形势,学校大搞学工学农学军,不能好好上课了,我心里特别难受:大好的青春时光白白浪费,实在愧对父母。怎么办?我决定借书读。

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很多,因为无人问津,又从不对学生开放,所有图书馆的大门天天关着,只安排了一个管理员看守。管理员姓缪,家在农村,闲着没事,总是捶草搓绳卖。

我先去帮他搓绳拉关系,等完全熟悉后才向他开口借书。他不好意思拒绝,开门让我进去挑选图书。说好了只准借一本,看完来换。他既怕我损坏图书,更怕承担丢失图书的责任。

为了打开方便之门,我隔三差五地去帮他搓绳,一搓就是个把小时。我从小在家就搓绳,比他搓得快,搓得好。我还经常帮他扛着绳子去溱潼供销社卖。他对我越来越热情,越来越放心,于是让我自由自在地挑选图书,并且不再限定一本了。

自从与老缪搭上关系,我在读书这件事上如鱼得水。每天早上我第一个起床,要么到学校北河边的垂杨柳下看书,要么到学校西边的荷塘边上看书。两三个月当中,我看了好多书,当然我仅仅是泛读,有的只是浏览,目的是抓住能借到书的机会多看一些。

老缪见我借书多了,就生了私心,借口学校领导不让借书学生,要我多帮他搓绳。没法子,我只好多抽时间去搓绳。这就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是图书管理员,有权借也有权不借,作为学生的我能有什么办法对他呢?求人吗,总要多吃点亏。

后来我不仅读书,而且开始写作。写了几篇短文,觉得不过瘾,就不知天高地厚地酝酿写一篇长篇小说,想要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火热生活,很快就付诸行动了。我起早贪晚,甚至等宿舍熄灯后偷偷进入教室开灯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个月,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洪流滚滚》的初稿就完成了。语文老师发现后忍不住告诉了相关老师和学校领导,轰动一时,我也出了一次小名。校长特许图书管理员借书给我,从此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了,不过为了照顾老缪的面子,还是偶尔给他搓搓绳。

借书的机会难得,幸好我抓住了。通过借阅大量的图书,我感受颇深。读了《阿Q正传》,我朦朦胧胧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用喜剧的笔调写悲剧,塑造了富有喜剧性的悲剧性格,使喜剧性与悲剧性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读了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我隐隐约约地认识到,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在众多矛盾的交叉中从各方面细致描绘人物性格的作用。读了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我特别欣赏作家用欢愉的笑写农民的翻身,写农民的成长。

读书让我的视野渐渐开阔,读书让我的知识渐渐丰富,读书让我的词汇渐渐增加,读书也让我的情操渐渐得到陶冶。我虽然不能读书破万卷,更不能下笔如有神,但是受益多多。后来毕业回乡做民办教师,恢复高考时一下子就考取了,这与多借书多读书不无关系。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有滋味的。渴望看书的时候没钱买,等到有钱买书的时候又没兴趣看。小时候能借到一本书就是天大的高兴,今天要买多少书就可以买多少,可是一点欲望也没有,因为衣食无忧了,生存的压力没了,求知的激情没了。好在借书的这段往事始终没有忘却,想起来时仍然心潮难平,还能荡起阅读写作的微波。

2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