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7月28日
新闻详情-首页

缪老的笔

2019-03-06 09:49:29

◆缪荣株

 

我和缪政先生的相识有一段故事。1970年,我24岁,在泰县县委宣传部工作,读过他发表的许多民间故事。那个在江苏城乡流传很广的锡剧电影《红色的种子》的编剧、省文联主席李进,看到《雨花》上缪政写的《谈谈民间情歌》,很是赏识。1982年5月,缪政从芦庄中学调到南京《乡土》杂志任编辑,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我在县城经常向熟悉的人打听他的近况,听说他常常创作到深更半夜,一条腿由于受寒凉而残废了,哪怕是秋天都要用毯子裹着双腿写作。中指也由于长期复写稿件而长出厚厚的老茧,要经常剥茧,我对他既好奇又敬佩。2001年桃红柳绿的仲春,我在缪先生家附近的亲戚家作客,没跟亲戚打招呼就骑车摸到他家。两人相见恨晚,一谈就是半天。当时我刚摘除右眼球,亲戚怕我路上出事,差点儿拨打“110”求助。

缪政先生告诉我,他退休后以收集的吉高的故事作素材,爬了整整两年格子,撰写了一部22章28万字的长篇小说并准备出版,后来碰到困难,只好望稿兴叹,束之高阁5年之久,从此这个从事文学创作50多年的老人就“封笔”了。就是那次,我鼓励他出版了长篇小说《智侠吉高》,他请我作序。2007年8月,泰州市人民政府评选第二届文艺奖,《智侠吉高》获得三等奖。2008年12月,该书列入泰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先生创作的劲头有增无减,2015年,83岁的他又出版了散文集《挚友情深》,照例让我作序。

缪政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一条腿残疾,不能像年轻人一样投身火热的生活,但读其散文集,却能感觉到他一如既往地和时代、生活、社会相拥,那颗心依然青春涌动,那支文笔依然活跃如初。从他的笔下,我读到了改革开放后家乡的日新月异,老百姓写在脸上的幸福,听到了祖国腾飞的轰鸣。他与时俱进,以犀利的眼光写下一系列歌颂改革开放后城乡变化的作品,《背影》《菜花蜜》等都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化这一重大主题。

缪政先生深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虽然耄耋之年,仍然热情不减地积极参与生活干预生活。他和老伴在常州儿子家居住,由于语言不通,大大减少了深入生活的机会,但这没有妨碍他观察生活。《精彩交响曲》就是他在高层楼房阳台上观察对面楼层四户家庭锅碗瓢盆交响曲的结果,这篇散文叙述了四对夫妻在厨房里的日常生活,既反映了中国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夫妻恩爱,可以说是一篇难得的家庭小夜曲。以四户家庭折射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角度新颖,生动有趣。

《亲情乡情》一栏中的母子情、夫妻情、朋友情、乡土情是重头戏。《老伴的手》《为老伴点赞》等是这个系列的精彩华章。夫人晓云和缪政先生相濡以沫,抚育五个儿女,终生伴他创作。《挚友情深》一文将朋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追叙了文人相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真实情感。

儿时的生活是作家永远抹不去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远去的童年故事越来越清晰,这部分作品读来清新纯真,充满童趣。一群乡村少年的梦想,伴随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岁月留痕》栏目是给后代留下的宝贵教材。年纪大了,对过去的一切难以忘怀,记录有意义的事情既是温馨的回忆,也给子孙和社会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传家宝》中,母亲在三年困难时期用过是那只挑野菜的篮子给人留下了心酸的记忆。

28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