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会老掉的凤凰
◆姜蕴晗
这里的人对凤凰情有独钟,至今还有人纠结:是村庄先叫了凤凰才有人唱凤凰,还是因了唱凤凰才得到凤凰的庄名?凤凰庄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小村庄,庄内庄外河流纵横交错,这些河流滋养了庄户人眷恋凤凰的情结和唱凤凰的嗓子。
顾名思义,唱凤凰是吟唱和凤凰的拼接。这里所说的凤凰是用彩纸和竹篾扎成的,鸡头,孔雀尾巴,栖在一根孩童手臂粗的竹竿上,周身色彩斑斓。按照老规矩,唱凤凰的班子由头上扣着瓜皮帽的五位老人组成,其中一位负责举凤凰——把着竹竿,把凤凰举在头顶上,其他几位则手持锣鼓铙钹“四件头”的响器各司其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好像唱凤凰专属那一溜精瘦的五个人,他们的长相多数已记不太清,唯有举凤凰的那位印象深刻。他的脸盘比众人都小,稀疏花白的胡子仿佛被人扯掉了几撮,脸儿尖,鼻子也尖,像极了肩上的那只鸡脸的凤凰,那件年年都穿的黑色长袄逐渐变成了灰色,有的地方甚至露出了老棉絮。行走在深街小巷,颀长的凤凰尾巴摇摇晃晃,举凤凰的人咯吱窝底下的棉絮也随着颤颤巍巍。
凤凰庄的人坚信凤凰会给大家带来幸福和吉祥。锣鼓声烘托着的凤凰就像块磁铁,吸引了一大群人久久地跟着。远远地听到“咚嚓咚嚓咚咚嚓”的锣鼓声,想迎凤凰的人家就赶紧燃放鞭炮,这是沿袭已久的一种默契。大红的鞭炮在门前的青石板路上“噼噼啪啪”地炸裂,为小巷增添了几多喜庆。人们簇拥着凤凰挤进院子。男主人笑哈哈地给唱凤凰的敬烟,女主人则捧着盛放花生瓜子的盒子直往大家的兜里灌。一时间,锣鼓声、谈笑声、孩子的嬉闹声、捏花生壳和嗑瓜子声在院子里交织一片,暖融融的气息填满了小院,并且向四处散逸。
理所当然,唱是重头戏。敲锣的领唱,其余四人跟腔,举凤凰的则负责让凤凰随着几个人的吟歌点头致意。唱凤凰的词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主唱者现编现唱。走进当官人家,他们唱“升官发财岁岁康”;来到做生意的人家,他们唱“生意兴隆发大财”;遇上普通百姓,他们就唱“幸福安康万年长”。乡里乡亲,知根知底,唱得朴实、贴近而又朗朗上口,听的人笑在脸上,甜到心里。
满是吉祥话的唱词就像一颗种子,在人们原本不太安分的心脏扎了根,躁动随即被赶跑了。
“锣鼓一声仓仓响,凤凰庄上唱凤凰。”他们操着凤凰庄原汁原味的方言,唱“社会主义道路好,当家做主民富强”,唱“三大改造生活富,地主豪强打下场”,唱“民富村美风气好,大步流星奔小康”……唱出了看似闭塞的村庄乘坐新时代列车的豪迈和惬意。
凤凰流淌在凤凰庄户的子民的骨血里,年复一年,它是从不缺席的贵客。这里的老爷爷喜欢慢悠悠地给伏在膝上的小孙孙讲述凤栖梧桐和凤引九雏的故事,这里的新婆婆总要眯着老花眼给儿子家里绣一幅“百鸟朝凤”,这里的孩子也总喜欢早上买一块凤凰糕就着小米粥啃食……
“咚嚓咚嚓咚咚嚓……”锣鼓声越发清晰,人群簇拥着的凤凰来到我跟前。“噼噼啪啪……”火红的长鞭渐次炸裂开来,喧天的锣鼓充满了豪迈,古旧的凤凰在有力的手臂里时而探头时而摆尾。冬日的阳光慷慨地洒在人们身上,让小院活色生香!
听说原先那个举凤凰的老掉了,接替者是他的儿子。凤凰庄不会老掉,唱凤凰不会老掉,庄户人家眷恋凤凰的情结也不会老掉,即便上一代老掉了,他们还有儿子、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