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港口娶亲,挨黑进门”小考

2019-07-16 16:12:45

★徐杰东

 

泰州地区流传一句俗语:“港口娶亲,挨黑进门。”顾名思义:港口人娶亲,新娘在靠近傍晚的时候才进家门。可是在港口、泰州甚至全国各地一般都是早上新娘进门,有的甚至天不亮就把新娘带到男方。我是土生土长的港口人,一直不理解这句话”。

最近读了《港口竹枝词辑注》“婚姻类”六首,其中的第三首为:乡风土俗巧安排,送罢催生又过街。还有外方传说好,娶新挨黑进门来。关于“娶新挨黑”诗下注曰:“港口有半夜迎新的习俗,一般是三更出发去女方家迎接新娘,五更时回到男方家……据老人讲,旧时港口商户多,镇郊菜农也收入颇丰,与周边村庄的人家做亲,往往被多要聘金,且迎亲人员到女方家还会被索要财物,纠缠不休。富裕人家也罢,普通百姓叫苦不已。因此,人们把娶新放在人少的三更半夜,长此以往便形成此婚俗。”

读来读去,仍然无法解开心中的疑惑:1.挨黑是傍晚的意思,说成早上三更到五更,怎么也说不通。2.索要财物的大多是女方关系最紧的亲戚,无论什么时间都会在现场,绝不会因为天不亮就省去这一环节。况且女方也讲道理,一般都是按照事先谈好的“大开门”“小开门”来要红包。即使要增加索要财物的数量,跟迎亲时间也没关系。

这句俗语是究竟怎样形成的呢?最近,我走访了几个90岁以上的港口人,他们是港口西北坊96岁的王焕文,港口西南坊93岁的陈志荣老人,港口东北坊89岁的房庆章老人。我仔细询问了港口六七十年以前结婚迎新的经过,他们三个人的说法如出一辙,解放前港口结婚迎新分为三天:   第一天是“待媒”,上午亲戚陆续到达吃早茶,中午摆酒席款待媒人,下午男方派船去女方,接嫁妆回来铺房。第二天是“正日”,早上吃过早茶,男方就要用船去带新娘,船上有花轿。到女方家后先吃早茶再吃中饭,饭后带新人,视路程远近确定出发时间,要保证傍晚时分新娘刚好进男方家。为了女方家庭兴旺,新娘上花轿时,母亲必须哭几声,新娘不能带走家乡的泥土,必须是哥哥或弟弟驮着上轿,还要用笤帚刷花轿的三个角落,目的是只让男方带走一个角落的财气。新娘到了男方家,福奶奶“说合子”:“左手开轿门,右手掺新人。新娘来接宝(金元宝,后来演变成红包),子子孙孙中阁老。”新郎新娘先拜天后拜地,八拜父母,送进洞房,坐富贵,吃鱼肉。晚上吃过喜酒,正日才算结束。如果女方一定要求增加财物,不让男方带新娘,有的还要男方派人回去办理,这时候自然是到天黑也不让男方带人。不过女方也会有“为大的长辈”出来说话:“天都黑了,过了时辰不吉利,赶紧让人家带人。”长辈说话最管用,迎新队伍立马出发,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到男方家。第三天是“还红”,又叫“回门”。古时候当日用白毛巾把处女的“元红”挂在轿顶,这就是所谓“还红”。后来演变成一对新人“回门”看望女方父母。新人回门必须在落太阳之前赶回男方家。新娘进门之前还要“搂(港口方音,搅拌的意思)泔水缸”,这时候也要“说合子”:“泔水缸搂一搂。养个猪子大似牛,杀了八担肉,熬了九桶油。通年到头不要打香油,打点桂花油让新娘抹抹头。”新娘回门进家后,男方家亲戚才能吃晚饭,饭后亲友“打散”。路远的第二天早上才走。

六七十年以前港口人娶亲就是“白天带新人,傍晚进家门”,这是旧时港口娶亲的特别之处,所以有“港口娶亲,挨黑进门”的说法。

为什么港口娶新要挨黑进门呢?旧时港口娶亲大多安排在春节期间,初二、初四、初六逢双为正日,少部分人家也安排在春节前后十多天。那时候天气非常寒冷,经常冰冻封河象。农民出门卖货,夜晚常有小船冻在外面不得回家。白天河冻化开,也有别的大船撞开河冻,傍晚开始冻河,这期间行船最为适宜。

后来,港口地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陆上交通逐渐发达,桑家湾到港口之间(三里路)在解放初期就建了五座桥,发展到现在已经用汽车带新娘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极端寒冷天气越过越少,很少冻大河了。渐渐地,港口人娶新的习俗也跟其他地方一样了,就是“正日”当天起早带新娘,有的甚至天不亮就带到男方家,这种情况至少有六七十年了。所以我以及《港口竹枝词》的辑注者们,都以现在港口带新娘的情况来判断问题。

“港口娶亲,挨黑进门”是旧时港口人结婚的真实写照,是那时候港口与其他地方风俗的不同之处。

66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