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姑父身上的“铁证”
1953年冬,23岁的二姑姑戴元珍与28的唐文元结婚了,会亲时,我在唐家营的二姑姑家中见到了身材魁梧、和蔼可亲的姑父唐文元。
二姑父当兵时身负多处创伤,被民政部门认定为伤残荣誉军人,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和有关待遇。
二姑父生于1926年5月。1947年淮海决战前夕报名参军,先后在苏北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和华中第一军分区特务团等部队服役。其间参加了攻打姜堰萃丰、泰兴黄桥决战、海安李堡战役、泰县白米遭遇战等大小战斗,并多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奖。那时不但战事频繁,而且每场战斗都异常惨烈,负伤者众多。二姑父后来在大白米战斗中负伤致残,1950年10月响应国家号召,以荣誉军人身份退伍回乡休养。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到二姑姑家玩,听二姑父指着身上的伤疤讲述来历和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有一次他指着臂膀上的刀痕说:“这是一次与敌人近距离接触时被对方偷冷空砍伤的,要不是战友及时赶到并手起刀落地干掉敌人,我当时就光荣了”,他停顿了一会儿,“接下来的一场战斗当中,上一次救我一命的战友不幸阵亡了,我义愤填膺,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和敌人纠扭在一起,最终在一个途经的战友帮助下制服了敌人。”他指着胸前的伤疤说:“我伏在坟头上聚精会神地向前方的敌人射击时,一颗炮弹在身后爆炸了,热浪将我掀翻在地,瞬间就失去知觉,醒来时后背有一道血痕,前胸也有几处擦伤,从此就落下了阴天下雨头疼的毛病,后来虽经多次体检,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头疼的原因。”折磨二姑父终身的病根一直是个谜,幽默的二姑父晚年淡定地对我说:“恐怕要待我死后火化才能见分晓,到时你可要作证!”
二姑父把自己的身份证件和荣誉资料视若生命,精心保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姑父的个人信息资料和荣誉证书先后被县民政部门和县博物馆作征集收藏。作为特殊时段的历史见证,这些资料从一个侧面弥补了史料欠缺,为此二姑父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扬和奖励。
二姑父对人生充满了信心,他十分乐观,多处伤病不时折磨他的身体,但是他始终坚持锻炼健身,晚年还坚持不懈。二姑父对人热情诚恳,助人为乐,孝敬老人,尊重伴侣,对孩子们充满爱意。姑母79岁那年突发脑梗不治身亡,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他临危不乱,反过来安慰他人。晚年爱婿戴永生因病辞世,面对意想不到的打击,二姑父沉着冷静,带领家人节哀顺变。
二姑父一辈子对党忠贞,听党话,跟党走,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些为夺取政权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和伤残军人,县民政部门对登记在册的伤残军人及烈士家属,除了国家委托民政部门按政策发给抚恤金和少量生活补助外,大多数优待政策由互助合作化后的集体经济负责落实。平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给予同等劳动力的工分,分配时补足同等劳力所得的口粮,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无忧。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和全民生活水平提高,烈军属和伤残军人的优抚重担逐步由政府接替,优抚待遇(特别是医疗和生活补助水平)逐年提升。二姑父开口闭口都夸党的政策好。尽管从互助祖、合作化到人民公社,村里和生产队从不要求他参加生产劳动,但是他时常主动跑到场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自己能尽的社会责任。
2019年8月22日,亲人们把94岁高龄的二姑父的遗体护送到殡仪馆火化,清理骨灰时,一个指甲盖大的金属弹片赫然入目,它是70多年来不断折磨二姑父并让他终身疼痛的元凶,也是二姑父为国为民英勇奋斗和慷慨奉献的“铁证”。(戴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