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接地气的烧饼

2023-05-29 10:58:02 姜堰新闻网

烧饼是最接地气的大众美食。好像世界各地都产烧饼,虽然叫法与制作工艺因为饮食习惯和地域因素而略有不同,但都是用炉火烤出来的。


说烧饼最接地气,是因为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城里的烧饼店处处可见,乡下的烧饼铺靠村而开,都以一种朴素真诚的方式供应着大众需求。说烧饼最接地气,还因为它卖得相当便宜,普通人都能接受,都能消费得起。这种平民化的奢侈品,在生活条件低下、经济拮据的年代,解了多少农村孩子的馋气,让他们在周而复始的咸菜稀饭之外,获得了味觉的享受、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慰藉。


小时候,我住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庄子上,出巷口西行不远就有一条大街,开店的都在这条街上汇集,这是我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供销社旁边就有一家烧饼店,当时我家每月虽偶有进账,但是人口众多,吃烧饼的几率是极低的。


有一年冬天我起床晚了,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去上学。饿着肚子的我从烧饼店门口经过,多远就被诱人的香味吸引了,隐约看见店里人影晃动。随着门帘挑起,更加浓烈的烧饼香不顾一切地向我扑来,饥饿感更强烈了。我按了按口袋里准备买学习用品的几毛钱,终究还是加快步伐朝学校赶去了。


中午放学回家,还没到巷口就看到母亲在张望。她说午饭还没做好,让我先吃掉灶上的一个烧饼。我从母亲的眼神里读出了不舍和关爱,心头一热,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这是我最爱吃的白糖葱油烧饼,泪光中烧饼的体积放大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粒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一个烧饼落肚,所有的烦恼与不快荡然无存,许是因为腹中饥饿,许是因为烧饼太好吃,许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燃起新希望。对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来说,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烧饼解决不了的,这是我吃过的天下最可口的美味了!我将烧饼上掉下来的碎屑用手指粘食干净。


每到庙会和赶集,烧饼店的生意就会异常红火,师傅在案板上忙活得片刻不闲,扯衣,擀平,擦酥,包馅,擀饼,撒芝麻,贴饼,出炉。一炉烧饼出来,几分钟就会被抢购一空。农村人进城的午饭基本上就是烧饼,他们依据经验编出了顺口溜:“宁吃火上炕,不吃水上滂。”同样是店里卖的吃食,水饺白白胖胖,模样俊俏,甚是养眼,薄薄的皮子下包着不同的馅料,下在锅里活蹦乱跳,盛在碗里挤挤挨挨,中看却不熬饥,连汤夹水地一大碗吃下去,两条街没逛完,肚子就会唱空城计。


烧饼就不一样。烧饼虽然线条粗陋,轮廓马虎,甚至还会有几处焦痕,老实巴交地躺在竹匾里,不与外人争春光,或许就是这淳厚朴质的外表才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农村人本分踏实,不玩洋盘,不重虚头,他们看准优势,花比吃水饺更少的钱,吃比水饺更熬饥的烧饼。他们不在乎烧饼店里有没有座位,站着走着就可以将烧饼吃完,往往是赶集吃饭两不误,边逛边吃,余下的带回去让孩子们高兴高兴。他们不在乎烧饼店里的热水瓶上有油烟污垢,免费的白开水倒上一大杯,时不时喝上一口。他们心中有算盘,烧饼遇上开水最能充饥。


在泰州地区,姜堰的大炉烧饼、泰兴的黄桥烧饼都含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它们是与外界交流沟通的闪亮名片,姜堰的大炉烧饼还申请了非遗保护。


烧饼实沉不虚,价格低廉,物有所值,能让人果腹。烧饼实诚不假,真料实馅,童叟无欺,为大众所爱。贫困年代,它以憨厚的外表、独特的焦香,满足了很多孩子的味蕾,圆了他们的美食梦。作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食品,烧饼的制作工艺必将得到传承,并会始终在美食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

烧饼是最接地气的大众美食。好像世界各地都产烧饼,虽然叫法与制作工艺因为饮食习惯和地域因素而略有不同,但都是用炉火烤出来的。


说烧饼最接地气,是因为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城里的烧饼店处处可见,乡下的烧饼铺靠村而开,都以一种朴素真诚的方式供应着大众需求。说烧饼最接地气,还因为它卖得相当便宜,普通人都能接受,都能消费得起。这种平民化的奢侈品,在生活条件低下、经济拮据的年代,解了多少农村孩子的馋气,让他们在周而复始的咸菜稀饭之外,获得了味觉的享受、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慰藉。


小时候,我住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庄子上,出巷口西行不远就有一条大街,开店的都在这条街上汇集,这是我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供销社旁边就有一家烧饼店,当时我家每月虽偶有进账,但是人口众多,吃烧饼的几率是极低的。


有一年冬天我起床晚了,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去上学。饿着肚子的我从烧饼店门口经过,多远就被诱人的香味吸引了,隐约看见店里人影晃动。随着门帘挑起,更加浓烈的烧饼香不顾一切地向我扑来,饥饿感更强烈了。我按了按口袋里准备买学习用品的几毛钱,终究还是加快步伐朝学校赶去了。


中午放学回家,还没到巷口就看到母亲在张望。她说午饭还没做好,让我先吃掉灶上的一个烧饼。我从母亲的眼神里读出了不舍和关爱,心头一热,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这是我最爱吃的白糖葱油烧饼,泪光中烧饼的体积放大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粒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一个烧饼落肚,所有的烦恼与不快荡然无存,许是因为腹中饥饿,许是因为烧饼太好吃,许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燃起新希望。对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来说,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烧饼解决不了的,这是我吃过的天下最可口的美味了!我将烧饼上掉下来的碎屑用手指粘食干净。


每到庙会和赶集,烧饼店的生意就会异常红火,师傅在案板上忙活得片刻不闲,扯衣,擀平,擦酥,包馅,擀饼,撒芝麻,贴饼,出炉。一炉烧饼出来,几分钟就会被抢购一空。农村人进城的午饭基本上就是烧饼,他们依据经验编出了顺口溜:“宁吃火上炕,不吃水上滂。”同样是店里卖的吃食,水饺白白胖胖,模样俊俏,甚是养眼,薄薄的皮子下包着不同的馅料,下在锅里活蹦乱跳,盛在碗里挤挤挨挨,中看却不熬饥,连汤夹水地一大碗吃下去,两条街没逛完,肚子就会唱空城计。


烧饼就不一样。烧饼虽然线条粗陋,轮廓马虎,甚至还会有几处焦痕,老实巴交地躺在竹匾里,不与外人争春光,或许就是这淳厚朴质的外表才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农村人本分踏实,不玩洋盘,不重虚头,他们看准优势,花比吃水饺更少的钱,吃比水饺更熬饥的烧饼。他们不在乎烧饼店里有没有座位,站着走着就可以将烧饼吃完,往往是赶集吃饭两不误,边逛边吃,余下的带回去让孩子们高兴高兴。他们不在乎烧饼店里的热水瓶上有油烟污垢,免费的白开水倒上一大杯,时不时喝上一口。他们心中有算盘,烧饼遇上开水最能充饥。


在泰州地区,姜堰的大炉烧饼、泰兴的黄桥烧饼都含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它们是与外界交流沟通的闪亮名片,姜堰的大炉烧饼还申请了非遗保护。


烧饼实沉不虚,价格低廉,物有所值,能让人果腹。烧饼实诚不假,真料实馅,童叟无欺,为大众所爱。贫困年代,它以憨厚的外表、独特的焦香,满足了很多孩子的味蕾,圆了他们的美食梦。作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食品,烧饼的制作工艺必将得到传承,并会始终在美食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黄玉梅)

33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