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过父亲的钢枪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轻轻哼起这首《父亲》,我便思绪万千,一时间似有穿梭时间的魔法,将时光倒流。
我与父亲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如慢放的电影,在眼前一帧帧闪过:泛黄的照片上,父亲抱着呱呱坠地的我开怀大笑;上大学了,我与父亲分别时难分难舍;入伍后第一次回家,我与父亲深情拥抱……
对父亲最开始的崇拜源于一枚军功章。那时的我还很年幼,喜欢在家里翻箱倒柜,有一天从父亲的书桌里翻出一个红木盒子,打开一看,竟然是一枚金灿灿的奖章。我拿着它兴冲冲地找到正在忙碌的父亲,向他炫耀刚刚拿到的“宝贝”。父亲看后没有责怪,而是慈爱地将我抱起,娓娓动听地给我讲起军功章背后的故事……那年部队举行基础训练比武竞赛,进入决赛的两个坦克连呈胶着状态,父亲被排在最后一轮上场,能不能夺冠全在父亲的最后一搏。战友们瞪大眼睛,大气不敢出一口。父亲背负重任上场了,启动——前进——瞄准——射击,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炮弹精准命中目标。欢呼声传来,父亲所在的连队以排名第一的总成绩夺冠……我依偎在父亲身上,听得入了迷,一幅沙场点兵图在眼前徐徐浮现:漫天风沙,铁甲奇兵,大漠孤烟,战旗飞扬……自那时起,金戈铁马、纵横沙场的从军梦便在我心中悄悄地发芽。
逐渐长大以后,我对父亲的了解愈发深入,也愈发钦佩。父亲转业后长年工作在一线,严谨的工作态度、勇敢坚毅的军人作风与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是他一直恪守的人生信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20年疫情时间,父亲作为值班干部到基层社区参加防疫工作,经常忙到半夜三更才回家。母亲很担心他的身体,责怪他“太拼”。父亲一脸认真地回答:“我是党员干部,我不上谁上!”他的言语中和骨子里,军人的担当和作为丝毫没有“褪色”。
父亲的榜样力量一直激励我追光前行。“我将来要成为跟父亲一样的人!”这个“大大的梦想”伴随我读完三年高中。高考结束后,原本有更多选择的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军校,而且选择了父亲从军的那个兵种——装甲兵。当我把陆军装甲兵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捧到父亲跟前时,他摩挲着嵌有坦克模型的录取通知书,开心得像个孩子似的。那一刻我完全明白了:我的选择正是父亲的心愿。
刚入校的那段时间,我对家人的思念就好似蚂蚁在心上乱爬,酸涩而又痛苦。每当接通父母的视频电话,我都感到特别温暖。父亲总是变着法子给我鼓劲:战胜荆棘泥泞才能一路向前。装甲人要有铁的意志、铁的脊梁、铁的作风、铁的担当!
犹记得新训结束后第一次穿上常服,兴奋与激动难以言表。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恍惚间我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一样的青春年华,一样的风华正茂!
两年的军校生活让我更加理解父亲当年的不易与艰辛。他长期在部队基层工作,塞外荒原,冷月边关,冰天雪地、酷暑严寒……一枚二等功奖章、四枚三等功奖章是他镌刻在演兵场上的荣耀,这是对他满满18年军旅生涯的最好褒奖。从前的我只知道这是一份荣誉,现在的我才懂得荣誉背后的千锤百炼和家国情怀。
时针指向今夏的六月,又是一年父亲节,此刻的我正在紧张的练兵备战中。“箭在弦上,引而待发!”接过父亲扛过的钢枪,父亲的叮咛便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接过父亲扛过的钢枪,便是接过父亲的嘱托、神圣的责任和报国的担当。接过父亲扛过的钢枪,我就要以青春之名磨砺打赢之剑,在自己的从军履历上续写父亲的荣光,唱响新时代的强军赞歌。
浓浓父爱,浩浩如海。父亲,请接受一名“新兵”神圣而庄严的军礼!(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