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端午风情美
踩着布谷鸟歌唱的节律,嗅着洋槐花迷人的清香,风情万种的端午节如约而至。她带来了香粽,带来了美酒,更带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我们这里是典型的鱼米之乡,稻米丰足。人们以优质糯米为主要材料,配以火腿、咸肉、咸蛋黄等,包出的粽子五花八门,色香诱人。端午节的早餐,家家都要吃粽子蘸白糖。孩子们挺实诚,吃粽子很卖力气,直到把小肚皮吃得溜光滚圆才肯罢休。粽子是端午节的标配,不吃粽子就不能算真正地过了端午节。而村子上空弥漫着的粽子香气,一连好几天都不会消散。
端午的光临,预示着蓬勃、热烈的盛夏即将到来。为了过一个洁净卫生的夏天,人们在生活方面做足了功课。端午节的午餐,人们要吃“五红”,喝雄黄酒。所谓“五红”,在泰州一般有红烧肉、红烧黄鳝、红烧公鸡、炒苋菜、咸鸭蛋。这些大多是时鲜菜,又是红色的,寓意着以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兴旺发达。烧这些菜时,里面会放上不少蒜瓣,除了提味增香,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以期夏天百毒不侵,健康快乐。喝雄黄酒,则是为了驱邪解毒,避免蚊叮虫咬。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五红的菜品在不断更新,喝雄黄酒的习俗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除了在吃的方面有这些讲究,端午时节,人们还会在门前插上艾草菖蒲,用来驱蚊虫,祛邪气。老人说,菖蒲叶子形似宝剑,能斩除邪祟。艾草独特的香气则有很好的驱虫效果,苍蝇、蚊子、臭虫之类的会远而避之。
端午这天,妈妈还会为孩子们做香袋,绕五彩丝线。香袋往往是做成心形或六角形的小布袋,里面装上朱砂、雄黄、藿香、艾草等。挂在孩子的身上,玲珑夺目,清香四溢。它既是人见人爱的装饰品,又能起到清热解毒、驱虫辟邪的作用。绕丝线是用红、黄、青、白、黑这五种颜色的丝线编成手环一样的饰物,缠戴在孩子的手腕或脚脖上。老人说,绕上丝线能驱邪迎吉,孩子会百病不生,长命百岁。
端午节洗“百草汤”也是我们这里的一件仪式感满满的盛事。所谓“百草汤”,就是在水中放入艾草、菖蒲、野菊花、桑叶、车前草、桃树枝、芫荽秸等,烧成洗澡水。人们都说端午洗了百草汤,既驱邪,又健康,能把身上的浊气洗得一干二净。我也感到,每次泡了百草汤,总是神清气爽,轻松舒适,效果好得很。
风俗多多的端午节一转眼就过去两三天了,静下来的母亲想念起了出嫁的女儿。于是,浓浓的亲情催生出一个极富人情味的风俗:端午节后带姑娘吃馊粽子。
说是馊粽子,其实并没有馊。翠嫩粽叶的紧紧包裹,隔绝了糯米与外面空气的接触。即使过了好几天,粽子一回锅,还是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姑娘领着孩子,后面跟着女婿,回娘家来了。母亲远远地看见,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好饭好菜,粽美酒淳,香气四溢,引得窗外树枝上的黄鹂将神曲唱得更欢更甜。道不尽的体己话,叙不完的母女情。风情万种的端午节,这时才画上了一个温情脉脉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