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误会(非遗微小说)

2023-10-12 10:14:12 姜堰新闻网

“马爹,快,城管来了!”有人突然喊起来。

马爹一看,果然在远处的大街上,过来一帮穿制服的人,耀武扬威的,后面还跟着一辆拖车。他急忙收起散在地上的工具、材料和鞋子,然后拿起扁担,一头修鞋机,一头工具箱,挑起来就向巷子里快速跑去。

“不要跑,不要跑!”城管叫喊起来。

马爹跑得气喘喘的,担子上一双刚补好的皮鞋都掉地上了。他急忙放下担子,拾起皮鞋,看着凶巴巴的城管像要追过来的样子,吓得赶快躲到小巷内一户熟人家的院子里。

像这样被城管追得东躲西藏,已经有过多次了。马爹知道,这摊子看来是摆不长了。

但马爹又不甘心。他这摊子不是今天才摆在这里的,二十年了!二十年都能摆,怎么现在就不能摆了?他这摊子怎么就影响市容市貌,影响文明城市创建了?

马爹是个鞋匠。

他的家在离县城不远的大丁村。十八岁时,父亲就送他去林鞋匠家学做鞋。二十岁时就自己挑起担子,走村串户,招揽生意。那时,他还是小马师傅,还没用上补鞋机,还都是手工绱鞋、补鞋。到了哪个庄子上,吆喝一声“绱鞋噢——!”女人们就会三三两两拿了新做的鞋底、鞋帮来请他绱,拿了磨破了鞋面、鞋底的旧鞋来请他修。找个墙角或树底放下担子,从箱子里拿出钉鞋的铁拐顶、小砧子、木楦子、鞋钉、锥子、锤子、胶水、皮子、棉绳、麻绳等工具、材料,就可以坐在那里静静地绱鞋、修鞋了。女人们把鞋放在他这儿,先回去做活计,过上一会儿再来拿。那时农村里都是大家庭,一家都有十几双脚,每年都得做几双新鞋,坏了的鞋也要修了再穿,所以鞋匠只要在哪里一坐下,你家他家,绱鞋修鞋,半天时间都忙不好。

还有一桩生意,也是马爹很看重的。过去女孩子,都要学做针线,而首要的就是纳鞋底。女孩子跟人家定亲后,都会为未婚夫纳好多双鞋底、鞋帮,然后请鞋匠绱鞋。出嫁时装在箱子里的鞋子越多,越说明这个新娘子不但手儿巧,而且对未婚夫感情深,婆家也会越满意。所以,好多女孩子,只要一定亲,就整天手上捧着鞋底纳。因而,谁家女儿跟谁定了亲,什么时候出嫁,鞋匠心中都要有一本账,什么时候到哪个庄子上,到哪户人家门口,不能含糊。不然,你不来,别的鞋匠来了,活儿就轮不到你做。不用说,马爹的心中就有这样一本账。只要他的担子一挑到哪里,熟人看见了,总会招呼:

“马爹,去柳庄吴老大家?他姑娘正月的要出门呢!”

“是呀,是呀,听说鞋底做得不少,我怕去晚了耽误事呢!”马爹答。

“那姑娘手可巧,未婚夫又在部队上,做的鞋怕这辈子都穿不完呢!”那人又说。

“是呀,是呀,吴老大,那是什么门户……”马爹又答。

马爹就这样挑着担子,一挑挑了三十年,从小马师傅,挑成了老马师傅,又挑成了马爹。也挑起了自己的一个家,两个儿子一个进了大学,一个进了军营。

五十岁那年,马爹不再挑担了,乡村里绱鞋的生意不多了,他进了城,添置了一台修鞋机,在一条小街上摆起了修鞋摊子。这一摆,又是二十年。二十年中,除了落雪下雨收摊休息外,余下日子可以说天天出摊,天天营业,小街上天天有他佝偻的身影,有他响亮的笑声。他早上八点来,晚上六点回。有谁来修鞋,他蹲在摊子前,摇动着补鞋机,一头稀疏的花白头发也在摇动。没人来修鞋,他坐在凳子上,掏出一根烟,打火点着,美美地吸一口,那烟雾在脸上缭绕,他眯缝着眼睛,很享受的样子。中午,他吃早上从家里带的饭,装在一个铝饭盒里,一半饭一半菜。菜也很简单,只是韭菜、蚕豆、鸡蛋之类,很少有鱼、肉。吃饭时,在他旁边摆摊的人会看看他的饭菜,说:

“马爹,可不能太省呀,这么大年纪了,光吃素,不吃荤,营养不够呀!”

马爹笑笑说:“吃素好,这血压呀,血脂呀,血糖呀,都不会高,能长寿!”

“你呀,还是舍不得花钱。你看这城里,像你这么大年纪的,哪个早上不是去吃鱼汤面、牛肉面,下午到浴室去泡把澡,晚上再弄二两酒,过得可潇洒呢!”

“这日子我也可以过,可我过不来,这担子挑惯了,摊子摆惯了,不坐在这里心里闷得慌。不瞒你说,我两个儿子都结婚成家,孙子、孙女我都有了。现在做这个,不为赚钱,只图个舒服,散散心。”

然而,现在,马爹想散心散不成了。他的摊子影响市容市貌,城管找来了。

躲在熟人院子里,马爹想,这样担惊受怕、东躲西藏不是个事呀,自己年纪也大了,要是哪天被追得摔倒了,怎么办?还有,创建文明城市是好事,我也不能不支持呀,要是让两个儿子知道,恐怕又要叫我跟老奶奶去城里了。我就是不想去他们那,住在那高楼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像关在笼子里的雀儿,飞不高,跳不起,不闷死才怪!

可……可……这……到底怎么办呢?

“马爹,你在里面吗?”门口有人喊。

熟人把院门开下来,一看是城管上的人,说:“你们也太过分了,还追到这里,人家一个老人……”

“不是,你误会了,他也误会了……我们今天是来通知他,所有这些小摊子,市里安排了统一的地点,让他们搬到那里去经营,既保留了这些老行当,又便于管理……”

马爹一听,原来是这样,急忙从院子里蹦出来,不像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倒像个年轻人似的,激动地说:

“太……太……太好了!”

〉〉〉链接

林凤英布鞋制作技艺,流布于姜堰张甸一带。林凤英,生于1925年,张甸大丁村人。清朝末年,林凤英祖母以针线活为大户人家做工,尤以制作土布鞋更为出色。其媳林段氏在婆婆手艺基础上,改变形式单一、色泽单调的不足,所做布鞋既实用又漂亮。林凤英自幼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制作布鞋,后承袭祖传制鞋技艺,并改进制鞋模具,增加刺绣工艺,制作出的布鞋有单走鞋、棉鞋、老虎鞋、绣花鞋等,花样多、质量好。2009年,林凤英布鞋制作技艺收入《江苏非遗普查·姜堰资料汇编》。

216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