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 契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世间一切,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羁绊,正如鲁迅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有些羁绊,其实是份美丽的默契。
春雷乍起,冬去春来。凛冽寒风与柔和春风交了班,坚冰与飞雪退场,沉睡的大地苏醒,太阳“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这是春的来临。盛夏忽来,烈日高悬,正当人们燥热难耐,朵朵白云会殷勤送来一片阴凉,或积云成雨浇灌大地。秋风起,凉意生,风轻轻托起银杏树上那蒲扇般的黄金叶子,让他尽情地在空中翻转飘荡,然后缓缓归根。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秋风兴奋地在田间奔跑,把这丰收的气息带到每一位勤恳的农民面前。劳碌了一年的农民在家中开始享用丰收的果实,瑞雪又默契地降临。
四季更迭,不必言语,如此默契。
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常常达成一种默契,演绎出一段经典:赤日炎炎,挑着生辰纲的军士们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满腹怨气。杨志的藤条失了威信,他只得让军士们在黄泥冈上的密林中稍作休整。谁料吴用等人巧借天时地利人和,早在此等候多时,一行好汉更是默契地上演了一出天衣无缝暗度陈仓的好戏,劫得了贪官的不义之财。
一幅经典的艺术作品,也有千万默契。
《千里江山图》,一幅画作。一幅18岁少年燃尽一生的创世之作,被后人评价为“独步千载,众星孤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无名无款的人。他们之间的默契,共同促成了这幅存世千年之作:织绢人,呕心沥血,用春蚕织丝织就这一匹长绢;制笔人,方寸之间,制笔半生,只愿此笔随希孟走遍山河;磨石人,访川寻石,杵臼研磨,只为寻得千年之石,研千年之色;制墨人,日夜磨制,只为助希孟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篆刻人,雕刻打磨,只为留下希孟存在过的印记……这幅江山之画,由画师王希孟将山川湖海汇入笔端绘就,也由天地众人默契共绘。
《只此青绿》,一部以《千里江山图》为主题的舞剧。舞者们用优美的身体线条,默契的舞步和肢体语言,来表现少年细腻的笔触,来展现群峦的起伏交错。
眼下备受好评的小众电影《只此青绿》,全程没有台词,却让人见四季流转,见明月丹心,叹少年风骨,赞江山气魄,感众生之痴。它让我们感受到灵魂与灵魂的默契。它证明:文化和艺术没有国界,却能实现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心灵沟通!
这个世界,原本有千千万万各自美妙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