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科技+”赋能,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门!
除了“大白”“小红”“小蓝”在“疫”线奋勇向前,当我们将镜头转向后方就会发现,还有科技的力量筑牢姜堰疫情防控第一道门。
“福田社区网格三的网格员你好,这里是区综合指挥中心,我们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发现小区北卡口存在人员随意进出现象,请立即整改到位,加强日常管理”。日前,在泰州市姜堰区综合指挥中心,网格管理科工作人员花灵杰通过中心大屏查看各卡口监控后对福田社区网格员作出工作提醒。
这只是姜堰区综合指挥中心利用“科技+”赋能,筑牢防疫屏障的缩影。近期,由于全国多地疫情散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姜堰区综合指挥中心坚持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受理疫情方面的工单,即时交办承办单位,提醒承办单位立即查收、迅速办理、及时反馈。3月1日至17日,平台共受理诉求2776件,其中疫情相关诉求384件,占比13.83%,高效高质的服务获得群众100%的满意。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既要联防联控持久作战,又要创新手段科学作战。姜堰区不仅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还创新运用科技手段与新招,织密织牢全区疫情防控网。
“大数据”赋能,让疫情防控“耳聪目明”。

连日来,姜堰区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指挥中心指挥调度职能,优化整合“雪亮工程”“应急广播”等智能化基础设施资源,加强全区10000多个监控点位的图像归集应用,全时段远程巡查疫情防控卡口的人员值守情况、群众接受检查情况,持续放大数字化智能效应。
在姜堰区溱潼镇综合指挥中心内,LED显示屏实时滚动播放全域28个核酸采样点位画面,各村(居)设置的一米线、登记台、缓冲区等区域一览无遗。溱潼镇疫情防控工作组则通过大屏坐镇指挥,实时点调网格员工作情况,提醒其尽职尽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此外,姜堰区还通过264个“网格之声”广播平台、1829个喇叭,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醒广大居民正确应对疫情,做好自身防护,“防疫之声”回响在大街小巷和千家万户。
“智慧燃气”赋能,让疫情防控“心明眼亮”。

尝到现代科技甜头的还有燃气领域。姜堰区利用网络平台要求全区燃气企业每天向区住建局报告防疫及场站安全运行情况,并上传现场照片;上线集“缴费、抄表、安检报修”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便民“微网厅”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客户业务的全面线上化办理,减少用户线下办理的聚集现象;燃气抢修上门服务人员信息统一生成“员工识别码”。在上门安检、维修期间,用户仅需扫码识别工作人员信息,便可知其基本情况、核酸记录等,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使用燃气更放心更便利。
3月23日上午,姜堰区住建局公用事业科副科长沈其军值守时,通过该局建设的城镇燃气视频监控系统,发现一名非工作人员擅自进入燃气场站生产区域。“当时发现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企业负责人进行现场核实处理。”沈其军回忆道,多亏了视频监控系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数智化技术”赋能,让疫情防控“目达耳通”。

面对当前严峻的防疫形势,姜堰区向各镇、街道调配100台防疫手机、2550台防疫门磁,2000台防疫控语音提示器;及时引用0523-96600一号通平台,形成全区对外统一的调查号码和提示名片,提升疫情防控核查调度效率和工作辨识度。
“原来我们每天要巡查很多次,但靠人力巡查很难实现实时监管。有了这个‘黑科技’,我们不在现场也可第一时间知晓。”姜堰区马厂社区工作人员缪田宇介绍,防疫门磁技术是集开门提示、触发警告、远程监测为一体的物联感知设备,可实时掌握开关门状态并提供数据分析,启用以来大大方便了巡查。“当前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期,基层社区的疫情防控任务重、难度大,希望数智化技术优势能为疫情防控注入科技力量。”姜堰区政协科协界委员、姜堰移动公司总经理王秋平介绍道。
在这场与疫情“赛跑”的较量上,现代科技为防疫先拔得一筹,为疫情防控持续提供技术支撑,全方位筑牢姜堰区疫情防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