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20日
新闻详情-首页

江苏姜堰 :“兴”农青年成了田间地头“满天星”

2022-05-03 10:26:20 姜堰新闻网

“看这长势,今年小麦亩产超900斤不在话下。” 眼下正是小麦抽穗期,望着700多亩翻滚向前的麦浪,姜堰区三水街道井贤农场主姜井贤喜悦的神态写满脸上。

如今在姜堰,一个又一个“90后”的“姜井贤”将希望的种子撒向大地,他们躬耕田野,成为共同致富的“领头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兴”农青年。

据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偕根介绍,全区己有近300名“90后”,成为农业兴旺的领头雁、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共同致富的引路人。

“私家课堂”助力梦想启航

“要不是每年参加创新培训班,我根本不会种田,培训让我成了种田的好手。”这是姜堰区荣华粮食种植农场主姜龙说的心里话。

今年30刚出头的姜龙,是姜堰区青年农业联合会的成员、副秘书长,自从走出大学门槛,就一直奔跑在农村的广阔田野上,他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已种了9年的农场,从一知半解到成为种田好手,他说要感谢姜堰区农业农村局每年举办的创新培训班。

近年来,姜堰区每年都要组织“兴”农青年参加“短期培训+常态实训+职称评定”的“三合一”培训,和姜龙一起参加培训的年轻农场主有300多人,专家授课直指难点和痛点,满足青年农场主个性化需求,现场教学选择发展成熟、规模稳定的案例,推动农场提质增效,给每位农场主配备种植“高参”,为长期发展定制“私家课堂”,诞生了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种田专家。260名农场主获评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9名农场主评为市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淤溪镇桃沟粮食种植家庭农场90后农场主童金龙说:“主管部门建立了微信群,群里有技术专家,有挂靠业务科室,经验一起分享,少走了种田弯路。”去年,该场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据统计,“兴”农青年创成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90家,其中省级示范40家,市级示范103家。

生态种植绘就农田风景

姜堰区汉土家庭农场是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年青的农场主孙飞种田种出大名堂,2016年被评为江苏“青年双创英才”,2017年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2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该场也被评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基地。这几年,孙飞不仅种出高产田,还种出“生态田”。

他尝试稻鲶鱼、稻鸭共生、稻泥鳅、稻甲鱼、稻锦鲤、稻龙虾等6种种植模式,亩均效益超5000元。种植不用化肥,治虫不用农药,全程无公害种植。去年他开发出胚芽米系列产品,很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外地游客到农场体验生活时,都指名道姓购买胚芽米。尽管米价每斤高达40元,但游客们还是争相购买。

当下,孙飞当上了溱潼镇河横村村委会副主任,他借助河横村被评为全球生态500佳的品牌,打造串珠成链的农体旅游风景线,带领全村村民向共同致富奔跑。

年青的施阳农场主施阳,借他山之石,种植蚊帐水稻,生产的无公害蚊帐大米,走进大中城市商超。年青的农场主姜龙,在当地人眼中,是种田高手,数他产量最高,他不仅种田顶呱呱,还收集附近5个镇的秸秆,做成燃料棒,卖给电厂,仅这一项一年产值就超1000万元。他还种植了30个瓜果蔬菜大棚,全年带动200村民(次)致富奔小康。

“无人农场”演绎“智慧种田”

“一年人力,两年人手,五年人才,十年人物”这是农场主姜井贤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去年姜堰区在全省率先建立“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建设,井贤农场争得头彩,90后的农场主姜井贤,他花了200多万元,添置了大型农机具20台(套),并在区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建起了从种、耕、管、收等关键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平台系统,他只要在数字平台上轻点鼠标,田间农作物生长态势尽收眼底,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化除,什么时候治虫、什么时候收割,数字平台都会准时告诉他,这让他种田省了心。

“高端智能数字平台的建立,让我种上了智慧田,现在只要熟练操作,田间农作物的长势了然于胸。”姜井贤十分开心地说。

姜堰区俞垛镇金种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王卫亮种植面积410亩,每年销售收入破百万,去年,他申请了创建省示范家庭农场,今年又取得无人机操作证。他说,只要肯钻肯干,就能得到高回报。

如今,在姜堰,“兴”农青年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近300名“兴”农青年经营的家庭农场,建成5个家庭农场集聚区、镇域性综合服务联盟10家。并带动当地6000人迈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从见证者、参与者到贡献者,姜堰“兴”农青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团火”,更成为闪烁在希望田野的“满天星”。

(段中富  王宇飞)

8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