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133条幸福河湖添彩“康养名城”
城市因水而清秀灵动,生活因水而美丽清新。一座城市的河湖既是门面,也是展示形象的第一窗口。2022年,泰州市姜堰区将“建设幸福河湖”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努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连日来,在位于姜堰区顾高镇的镇级河道——文革河的施工现场,机声隆隆,记者看到挖掘机正来回穿梭,有条不紊的清淤,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文革河整治工程仅是姜堰扎实推进生态幸福河湖建设的缩影。

今年,姜堰计划建设幸福河湖133条,构建引排顺畅、互联互通、生态良好的城乡河网水系,致力让城水相融,人水至亲的“桃源胜境”,处处可见、遍地呈现

用“系统治”蝶变“全域美”
以“河长制”引领幸福河湖建设是姜堰建设“康养名城”的大手笔。今年来,姜堰围绕“一主两副三片区”功能布局,足智多谋、做优规划,坚持“大中小微”水体系统治理,变“分段治“为“全线治”,变“单项治”为“系统治”,变“分段管”为“全域管”,扎实推动由“一河之治”向“流域之治”“区域之治”“生态之治”和“系统之治”转变。
“白沙春水镜光清,水面无风似掌平”。对于家乡的水,王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忠华一向引以为傲。然而,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王石还是遇到了治水问题。“昔日的王石河脏、乱、差,水环境不容乐观,通过治理,如今的王石河水清岸美,河道也变宽了,水也变清澈了。”看到王石河治理后的新变化,王忠华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王石河作为姜堰区罗塘街道的骨干河道,已如孔雀开屏,产生了良好示范效应。今年罗塘街道计划打造2条镇级幸福河湖、10条村级幸福河湖,目前该街道幸福河湖建设已全面开花,将全面添彩“水韵古罗塘”的靓丽名片。

让河湖文化融入城市记忆
姜堰依水而兴,有着良好的河湖生态和丰富水文化遗产,千年古盐运河——老通扬运河作为姜堰人民的“母亲河”见证了三水姜城的历史变迁。去年以来,姜堰启动实施“城市滨水公园”项目,秉承“水为体、文为魂、绿为裳”理念,高标准打造平步清华、百舸争流、棋圣奕谱、海客盟鸥、三水之环、蝶水揽月、趣悦龙舟等地标性的景观风光带,串联起十里滨水长廊,重焕千年古盐运河的新姿新韵,在工程建设中植入历史文脉,传承江海文化,留住三水文脉的根与魂。
截至目前,该项目中干河示范区北侧已全部完成,“两河” 滨水空间已完全打开,慢行系统贯通串联,“亲水” “添绿”需求得到满足,古盐运河文化带内涵充分融合,在灯光秀的曼妙演绎下,彰显出淮东古邑、灵韵三水、康养名城的神奇魅力,成为网红打卡地。

以岸坡柔化为河道穿上“绿装”
从前,单纯的疏浚河道、防坍护岸,虽然对河道畅通、水体清澈和提升灌溉能力效果明显,但河道岸坡的扒翻种植却仍是一个遗憾。时隔一年,亮桥河水质净化提升工程绿化项目终于迎来验收,作为姜堰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之一,姜堰区水利局在进行岸坡柔化整治的同时,精心制定了亮桥河立体绿化方案,在水中设置生态浮岛,种植水生鸢尾、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在岸坡种植桂花、红叶石楠等乔木灌木、二月兰、月季花草,河道整治到哪里,“见草、见树、见风景”就延伸到哪里。
“常言道,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通扬社区居民邱林说道,“天气渐渐暖和了,每天傍晚来这散步的人特别多,沿着这河边走上两圈,已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习惯。”亮桥河一跃成为身披绿装、重焕新颜的“风景河道”,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质量的提升,更是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姜堰区133条幸福河湖建设进展顺利,其中53条已基本完成,43条正在进行施工,其余正在加快前期工作。下一步,堰将通过优化机制、赋能长效、不断巩固拓展“生态治水”成果,切实把“建设幸福河湖”这一民生实事项目好事办好、实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