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十年磨一“建” 堰上起宏图
一条城市主干道,经过改造提升,便不再出现拥堵现象;一间公租房,只需每月缴纳几百元租金,便能够拎包入住;一处街头游园,配上亮化绿化,便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州市姜堰区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框架逐渐拉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形象逐步提升,城乡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日益彰显。
攻坚克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连日来,位于姜堰大道(东海路至S229)的线性公园正进入紧张的扫尾工作。据介绍,线性公园总长约2060米,除了拥有高颜值,还和生态停车场相结合,在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同时,充分拓展绿化面积,力求做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完美契合。

线性公园的打造只是姜堰大道改造工程中的“重头戏”之一。去年,姜堰区启动姜堰大道改造工程,将之前的四车道改为六车道,极大提升交通通行效率,同步实施绿化景观改造工程。道路改造提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家住府北新村的王阳深有体会。2014年,王阳一家搬到了府北新村,那时的上海路还是一条很窄的巷子,下雨天道路积水严重,排水不畅,每每通行总是会溅到一裤子泥水。从2016年开始,上海路、鸡鸣路陆续建设,道路大幅度拓宽,雨污水管道、绿岛、路灯也都配套建设起来,不仅优化了交通出行,也美化了周边环境。“如今,一出家门,条条都是大路,出行十分方便,这都得益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快啊!”王阳高兴地说。

10年来,姜堰区新建、改扩建城区道路71条,三水大道、姜堰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改造顺利完成,消除了一批断头路、旧路、破路,城市通达度进一步提升,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新增城区绿地580万平方米、公园4处、街头游园25处,对22处重要道路、节点实施绿化景观提升,完成姜堰大道、人民路、南北大街、罗塘路等主城区主要干道节点及周边亮化提档升级改造,实施拆墙透绿工程,打造了一批绿色长廊。
真抓实干,住房保障不断优化
住房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姜堰区围绕改善民生、住有所居的目标,统筹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切实改善了城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使得一大批困难家庭圆上了“住房梦”。2014年,没有工作的老田知晓了公租房这一政策后,主动申请并成功地在中天二村租下了一间80多平方米的房子。“住在公租房里,既有电梯,设施也齐全,对我这样的低收入人群太友好了。”就这样,老田在公租房里一住就是七八年,按照平方每年缴纳4000多元租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姜堰区从1998年开始,在康华二村配建公租房,主要是安排给城区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的大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租住。目前,姜堰区在康华二村、中天新村、中天二村配建了606套公租房,发放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租金补贴1375户453万元。“通过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将城区中低收入家庭及外地来姜务工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保障,确保姜堰区最低生活保障户、低收入家庭户应保尽保。”据介绍,10年来,姜堰区重点解决了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低于3600元的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和外来务工人员租赁住房问题,建成89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11000多户家庭35000人享受了这一惠民政策。

在满足生活困难群众居住需求的同时,姜堰区通过老旧小区整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在府东新村,亮丽的墙绘、宽阔的路面、美丽的绿化、休闲的设施……每一处都诉说着老旧小区整治的成果。“自从小区整治以后,我们住在这里比之前更舒心了。”看着小区崭新的变化,居民钱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12年,姜堰区开始实施老旧小区整治,将2000年前建成的小区纳入整治范围,从整体形象出新、使用功能出新、基础功能提升三方面,通过10年功夫,投资3.75亿元,完成府东新村等46个小区组团整治出新,惠及居民17890户,实现小区颜值及宜居度“双提升”。

城市建设快马加鞭,一幅幅幸福画卷徐徐铺开,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下一个10年,姜堰区将统一部署,突出“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城建新导向,专注“城市更新提能级、市政建管谱新篇、物业攻坚显成效、小区维修解民忧、安全发展创示范”五大方面,不断谱写住建事业新篇章。(刁晓玉 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