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创新载体机制,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日前,在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白米村,3组网格中心户在说理小院接待前来反映邻里关系的群众。这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微创新”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姜堰区白米镇白米村通过民情驿站、说理小院、智慧平台等一系列建设,整合多方资源,创新载体机制,凝聚党群力量,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依托“民情驿站”,党群连心促和谐
村党委按照民主推荐原则,择优推选党员代表、村民代表、退休老干部等12人兼任民情驿站联络员,通过入户走访、驿站接访相结合,主动倾听群众诉求、收集民情民意。解民忧。对于群众各类诉求,坚持“日汇总、周研判、月会商”工作机制,实行简单问题村干部答复,复杂问题村“两委”会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措施,限期办结。汇民智。聚焦基层治理难题,通过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建议,汇聚群众智慧。今年来,累计收到群众建议213条。

依托“说理小院”,化解矛盾促稳定
坚持以网格为单位,建立12个说理小院,由村党委书记担任主说官,副书记担任副说官,吸纳网格员、“五老”、乡贤能人、群众代表等参与,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说理的地方。明确说理流程。明确“五步说理流程”,每次说理按照“听、辩、评、议、结”步骤,听信访人陈述诉求,辩矛盾问题焦点,多元公众评议,休庭会商决议,现场形成结论,有效提高矛盾调解效率。构建说理保障。通过活动积分、奖品礼遇、评先评优等途径,为说理员添动力、鼓干劲。今年已开展说理化解矛盾26次,其中信访积案2件,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依托“智慧平台”,数字赋能促善治
建立“巡查、报告、备案、督查”工作机制,村网格员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采取日常巡查与定向排查相结合,发现问题、上传平台、跟踪督办,有效缩短办结时间。精细化管理。依托“智慧白米”雪亮工程,实行重点路段、重点场所全天候监控,若发现有店外经营、违规停车、污染河道等违规行为,直奔现场,整改处置。数字化治理。依托综治指挥平台,整合综治信访、村务公开、远程教育、便民服务等资源,实施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为来访群众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田崇新 丛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