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党建引领“两社”联动 蹚出乡村振兴“姜堰路径”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富民强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112233”工程,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两社”联动项目,采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1+1+N”发展模式,健全项目投入、项目运营、利益分配、风险防范以及财务管理“五大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眼下,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姜堰区蒋垛镇的千亩草莓园内一片繁忙的景象。采摘、分拣、包装、装车,每天4万多斤的草莓随着物流发送到全国各地。泰州市小红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剑锋介绍说:“我们跟全国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农贸公司合作,给我们带来的销路是哪里呢?比如说山姆会员店、盒马生鲜店,还有我们国内大型的超市华润苏果,这一类的大型商超。”
此外,蒋垛镇的草莓能够“抢占”国内大型商超,靠的不光是品质,更重要的是千亩的上产基地保证了稳定的货源。

2022年初,姜堰区蒋垛镇成立了草莓基地,该项目前期共占地1300多亩,总投资约2200万元。作为姜堰区“两社联动”的重点项目,蒋垛镇的草莓基地按照“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经过一年的发展,草莓基地全年总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亩均纯收入1.5万元,带动了当地农户4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严传太是当地的村民,2022年他在基地承包了20多亩草莓大棚,他也成了当地第一批富起来的草莓种植户。严传太高兴地说:“现在草莓已经上市了,我的草莓长得还可以,现在不担心卖,反正公司全部收走,估计一亩田利润不低于1万块钱,我种了20多亩地,反正一年能赚20多万块钱。”

小小的草莓现在在蒋垛镇成了大产业,以当地盐大、许庄、南港三村为主要种植基地,辐射联动周边几个村,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也给村集体增加了不少的收入。姜堰区盐大村“两社”联动的负责人申余虎告诉记者,土地租金一年就可以获得10万多元的收入,加上村集体也承包了100亩的草莓大棚,一年纯收入超过100万元。
“两社”联动项目不光在蒋垛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姜堰区娄庄镇新龙村新建的100亩蔬菜大棚今年也迎来了大丰收。他们现在一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96万元,带动了周边20多名群众增收致富,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26万元。
2022年,在姜堰,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发展的“两社”联动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四处开花,经过一年的实践,项目推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冬雷告诉记者,2022年,姜堰区共入库“两社”联动项目101个、总投资2.82亿元,其中示范项目28个、总投资7150万元,项目运营后,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00万元,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增加劳务(工资)收入1万多元,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15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同时他介绍,“两社联动”的优势就是将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姜堰区经过一年的发展实践,成功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姜堰路径”。(陈小康 黄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