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六尺小巷”:烟火升腾里的幸福人家

农历腊月二十一大早,姜堰区天目山街道振兴社区六尺小巷内,居民陈文伯借用民歌曲调带着几位大妈唱响“自治公约”。
“六尺小巷”位于姜堰区振兴社区陵园西村,多数是老旧平房,巷陌纵横,因毗邻学校,居民多而杂。过去,小巷内乱堆乱停、乱抛乱放现象普遍,邻里矛盾时常发生,社区出面调解经常会出现“难断家务事”的尴尬局面。为根本解决小巷治理难题,社区“两委”借鉴“六尺巷”的历史典故,入户宣传,倾听民意,广汇民智,将这里取名为“六尺小巷”。

为激活小巷自治内生动力,社区组织党员、网格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居民代表共商出台《六尺小巷居民自治公约》,涵盖环境治理、破除迷信、远离赌博、尊老爱幼、睦邻友好、居民自治等方方面面。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巷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斑驳的墙面变成了风景,坑洼的路道铺上地砖,空中杂乱的缆线也藏起了身影。
说起居民自治公约,陈文伯奶奶脸上露出欣喜:“社区领导把‘六尺小巷’打造得很好,我平时又热爱文艺,所以把公约用小调的形式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让大家互相传唱,促进邻里和谐,树立文明新风,让社区成为一个和美大家庭。”

近年来,姜堰区振兴社区围绕睦邻文化建设,以社区品质提升为抓手,从文化引导、环境整治、邻里相助三方面着手,精心打造“六尺小巷 幸福邻里”社区服务品牌,创建“互助友爱 睦邻友好”的幸福和谐社区。
“这口井冬暖夏凉,很方便。”“多亏吴老家让出来了,这下大家可以一起洗洗刷刷。”众人口中的井水,更是小巷深处的“鹿鸣泉”。说起这个故事,居民吴桂华告诉记者,这口井是自己家的,在小巷治理的时候,自愿让出了一间房的大小,与大伙儿共享这口井,方便街坊邻居洗刷。”吴奶奶的让井也成为小巷文明新风的一段佳话。
采访间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钱后勤给记者讲述了小巷内一串暖心故事,居民李振在小巷串门时,看到路面有几处小破损,想到小巷里面老人多,随即拎回一些水泥、黄沙修好路面;老丁和老杨为滴水檐纠结多年,如今各让出40厘米,共同修建滴水檐,变“堵心墙”为“睦邻墙”;90岁的曹奶奶出门随身带着塑料袋,见地上有垃圾就捡起来……

社区还投资30多万元,为居民统一更换门窗,装上木制号牌,扮靓边角地,刷白墙面并制作彩绘。居民李振爱好养花,家里的一株金银花、葡萄树长了40多年,沿墙攀升,空白处绘上山水画,写上“‘花’点小心思办好一二事”。这堵漂亮的墙壁成了小巷居民的“心愿墙”,居民可在此写下自己的各种心愿,社区志愿者将据此跟踪服务。
六尺小巷,眭邻成景;文明润心,笑意洋溢,是小巷改变了人,还是人装点了小巷,记者试图寻找答案,但发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夕阳浸染,灯火万家,烟火升腾里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发自内心的幸福和满足。这既是基层治理的智慧,也是居民自治的妙招。(刘永彬 孙柳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