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把牢“三个抓手”,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和谐乡风拂面而来,一幅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走在泰州市姜堰区俞垛大道上,俞垛镇何祝野村流动党员高鞋军不禁感叹家乡的喜人变化。新春佳节,在外打拼的游子们纷纷返乡,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高兴。

姜堰区俞垛镇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着力点,聚力聚焦新时代“三农”工作,通过抓党建赋能、抓人才赋能、抓项目赋能,激活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动力引擎,全力绘就“江淮鱼都 水润粮仓”的壮美画卷。

抓党建赋能,强乡村振兴之“根”
把好“方向盘”。成立镇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研判工作进展,会商会办问题难题。育强“领头雁”。精心组织开展“每日一学、每周一练、每月一测、每年一考”常态化培训,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村级事务、法律政策等内容,着力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能。锻造“生力军”。注重加强年轻干部梯队培养,深入实施“一线尖兵”上挂下派淬炼工程,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到村参与重要工作,为乡村振兴积蓄“源头活水”。
抓人才赋能,汇乡村振兴之“智”
一方面,注重吸纳乡贤人才。发放《致俞垛镇乡贤能人的一封信》《致俞垛镇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吸引流动党员、大学生、在外企业家等各类人才主动反哺家乡。通过召开乡贤恳谈会、返乡座谈会等方式,鼓励乡贤人才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充分汇聚资源、调动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挑选情系家乡发展、热心乡村振兴的优秀党员和老干部等成立“党员百灵鸟”“银发百灵鸟”志愿服务队,助力家乡发展。依托乡村党校、“俞见课堂”等载体,加强政策指导、农技传承、法律培训,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
抓项目赋能,固乡村振兴之“基”
聚合力,保障项目推进。聚焦书记项目、“两社”联动项目、示范镇村项目,成立项目管家团,定期开展交流座谈,通过议思路、提建议、谈措施,调度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问题,确保19个项目稳步推进。汇资源,强化项目支撑。统筹各方资源,加强与高校院所对接,强化技术指导。利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省试点示范村契机,协调当地农商行创新开发“强村惠农贷”等系列产品,同步设立镇村企共建资金,为项目落地注入活水。创品牌,开拓项目市场。注册38大类俞垛全品公共商标,统一打造“俞垛印象七宝”系列地方农产品牌,挖掘里下河特色农文旅品牌“南瓜星际”,加快仓场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打造水乡生态会客厅和乡村振兴新标杆。(刘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