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泰州姜堰:给河道“上户口”幸福乡村入画来
近日,在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何祝野村“联心河”岸边,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吴高华带领工作人员,为这条整治提升的河道立标牌、“上户口”。
“如果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大家庭,那么水流就是家庭成员,原先整治好的河道管护上有缺失,整治后又‘回潮’、‘回潮’后再整治,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这次给整治提升的河道建档立户,从根本上解决了‘谁所有’‘由谁管’‘怎样护’的老大难问题。”

何祝野村境区共有七条河道,先前,脏乱差成了河道的“代名词”。去年初至今年初,该村把七条河道重新疏浚整治,通过清淤、打捞、生态护坡、绿化美化,整治出新。该村创新管护措施,给每条河道“上户口”,河道有了“户主”,水岸风物美、空间风韵美的幸福河湖入画来。
何祝野村给乡村河道“上户口”只不过是姜堰区打造幸福河湖按下的“快进键”。如今,姜堰区已整治提升的133条河道都有了新“户口本”,每条河道都“名花有主”。
姜堰区是全国第六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该区从四个方面给河道“上户口”,一是河道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质量等;二是明确“户主”、管护范围和管护方式;三是确定主体责任部门和挂靠责任人;四是公布举报电话号码。同时还通过大数据、无人机等信息技术运用,让河道“平面户口本”变成“立体户口本”。

姜堰区白米镇甸河村按照“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公众满意”的要求,花大力气将原先白南河、新河、朱舍河总长10.5公里的河道进行了生态护坡、绿化植被。不仅美化了河道两岸环境,而且对外形象有了高品位。该村的每条河道都上了“户口”,明确了“点长”,并确定了“总巡长”,每人都有专责管护“领地”。
如今,白米镇区域内5条区级河道、15条镇级河道、14条村级河道,全都有了“户口”。
“我是河道户主,每天早中晚巡河是‘必修课’,我还放养了草鱼,自己有了收益,逢年过节,河两岸300多名村民也跟着沾光。”白米镇甸河村白南河“户主”芦应素欣喜地说。
近年来,姜堰区通过打造幸福河湖,城乡“美”的形态更加彰显,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河道管护中权责不明等问题,导致河道长效管护中“公地悲剧”和“破窗效应”。通过给河道“上户口”,为河道资源有效管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穿越姜堰城区的老通扬河是去年六月开始整治的,总投入4亿元。河道两边生态护坡,河岸绿化植被,同时打造健身跑道。每到晚上,华灯璀璨,姜堰居民游淌在环河慢道上,感受河道两旁镶嵌的姜堰区人文景观元素。水面上,每天由“户主”姜堰区环卫所清理水面漂浮物,姜堰区水利局是管护的第一责任部门,该区还引入恒联物业,负责打扫跑道卫生,这里伊然成了居民们的“水上乐园”,姜堰区全力打造串珠成链的河道景观,让人们切身感受水城水乡的魅力。
“走进河滨公园,犹如神仙一般,姜堰的河道太美了。”居民都这样称赞道。
在姜堰,无论是城区河道还是农村河道,每条河道都是一处动人的风景,这是给河道“上户口”带来的巨变。姜堰区张甸镇针对河道难管理的问题,除了给河道一个“名分”外,还创新对“户主”管理手段,去年六月份,首创“银行积分”,构建河湖长效管护机制。此举被江苏省河长办下发的《2022年全省河湖长制工作要点》进行推广。
通过积分兑换商品的方式,调动“户主”护河积极性,每个季度,责任部门和牵头单位对“户主”进行工作评议,逐一打分,动员爱心企业加盟,“户主”在“积分银行”内兑换牙刷、茶杯、毛巾等生活日用品。
张甸镇严唐村河道“户主”、老党员武圣年高兴地说:“花小钱,办了大事,把负责的断面管护好,才对得起‘户主’的称呼。”

据介绍,“十四五”开局之年,姜堰区将实施河道“一核三区四带多点战略”,深入推进河湖“户口本”制,整治镇村河道50条,新增生态护坡40公里,岸坡绿化20万平方米。以溱湖为核,加快建设水生陆生生物保护区、维管植物生态涵养区、河湖生态提质增效区,建设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重要通道,建设多点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打造“天空地”河湖一体新景观。(段中富 鲍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