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16日
新闻详情-首页

乡村振兴│泰州姜堰:桃花源里听蛙声 生态养殖“蹦”富路

2023-04-28 09:55:30 姜堰新闻网

桃花朵朵开,蛙儿阵阵鸣。走进泰州市姜堰区红智牛蛙养殖中心,片片桃林环抱阡陌,130座大棚整齐排列,热闹的蛙声和着乡野虫鸣,奏响着一支生态种养的共富乐章。

牛蛙养殖中心位于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官庄社区,占地100多亩,负责人陈红智今年54岁,是浙江台州人,2018年经天目山街道招商从上海“转战”来此投资,2019年上半年开始养殖第一批牛蛙,眼下,第四批牛蛙已经身重七两上下,每斤10元左右,今年“五一”节前后即可“蹦跳”上市。

陈红智说,截至目前养殖中心共投资2000多万元,每座面积18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育蛙3至4万只,只要管好水质,投喂专属饲料,这些四只脚幼蛙长得快,一年一亩田就能产3万斤至4万斤,85亩上市300万斤左右。

在养殖中心8号棚,今年68岁的陈凤正在给苗蛙喂饲料。她说,平时和老伴一起喂喂牛蛙,抽抽水,做点杂活不觉累,每年能获3万多元收入,日子过得挺自在!

红智牛蛙养殖中心落户后,搭建封闭式养殖棚防控鼠类、鸟类等天敌,夏季用黑色遮阳网覆盖,冬季用塑料棚膜保暖增温。每个大棚都设有一个入水口,一个出水口,养殖尾水经过沉淀曝气处理后循环使用,沉淀池生物藻类又可以作为桃李等果树基肥,成为周边地区无公害生态种养示范基地。

天目山街道官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韩东明介绍,过去,官庄社区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集体经济较薄弱。目前,这个养殖项目除了每年给社区带来10多万元的收益外,30多户居民在此打工,获取工资性收入近100万元,其中有5户学习了养蛙技术,直接承租大棚养蛙。近3年,养殖中心每年都有300万斤左右的商品蛙销往广州、上海、郑州等地,交易额达2500多万元。

干部上门转,蛙儿蹦得欢。陈红智说,这里投资环境好,干部服务周到,扎根他乡亦故乡,携手共富义不容辞。手把手教会当地人养蛙之后,他就专门跑营销,帮助百姓增收致富,产业链条延伸到“美团”、“饿了么”等网上平台。由于养殖中心一年四季都有鲜货,所以,他更有底气,未来3年将这里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生鲜牛蛙供应基地。

(泰州市姜堰区融媒体中心  王宝华)

8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