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区根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理念 “超级麦”夺得全省“冠军王”
一望无垠的麦田特别惹眼,金黄色、沉甸甸的麦穗笑弯了腰。6月11日,我区43.85万亩小麦进入最佳收割期。田间地头一台台收割机轰鸣作响,一辆辆运粮卡车穿梭运卸,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经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测定,我区“超级麦”亩产达685.9公斤,单产水平稳居江苏省第一。“我们对江苏省其他地方测定,小麦单产在400公斤以上,而姜堰区通过良种优选、种肥同播、小麦精确定量栽培等先进技术,再加上农户科学田管,最终获得如此高产的成绩。”农业农村部小麦种植指导专家组组长郭文善语气十分坚定。
近年来,我区根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理念,实现粮食连续13年增,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真金白银”。
小麦新品种扬麦34、扬麦39、扬辐麦13这3个优质专用强筋、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成为我区小麦种植主打品种,种植面积在95%以上。
在白米镇和平村国兴家庭农场,望着金黄饱满的小麦,农场主秦国兴兴奋地说:“往年种植的是农麦88、扬麦25,最高年份亩产量超500公斤,而现在农场全部种植了新品种,亩均单产相对提高150公斤。种了这么多年小麦,总算今年夺得全省亩均单产‘冠军’,让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秦国兴告诉记者,640亩田块总产量超过43万公斤。
我区以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及江苏红旗种业公司等科研院所为依托,构建“阶梯式”品种应用机制,利用江苏(姜堰)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平台,开展品种试验示范,与全省育种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朱云种子基地、白米镇国兴农场、溱潼镇东兴农场、梁徐街道秀美农场、俞垛镇俊华农场开展小麦新品种示范种植,然后进行大面积引种繁推,每年推广展示稻麦新品种50个左右。有关测定显示,今年我区扬麦34每亩36万穗,每穗不少于48粒,千粒重40.2克,扬麦39每亩穗数为40万,每穗37.5粒,千粒重44克。
先进种植技术为我区夺取夏粮丰收夯实了“底气”。全区每年开展小麦秋播、田管、“一喷三防”等观摩培训10次以上,同时推进绿色高效、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双减双增、农机两融两适应的“四合一”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托起小麦丰收“底盘”。
我区还探路“无人农场”建设,作为泰州市首家、国家无人农场首批示范点——三水街道井贤农场尝到了无人种植的喜悦。“今年,我就拿着手机新农具当起‘遥控指挥’,哪块地已进入收割期,哪块地还要等几天,手机APP上一目了然。尽管麦收期间天公不作美,但收成毫无损失,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农场主姜井贤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640多亩小麦亩产超650公斤,创历年之最。
为确保颗粒归仓、将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区坚持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投入大中型收割机械1800多台套,为夏粮收割按下“快进键”。统计数字表明,科学助力小麦种植,我区今年小麦亩成本比去年减幅3.9%,亩均单产增幅1.1%,总产达21.915万吨,较去年增加0.24万吨以上。(记者 段中富 鲍连华 通讯员 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