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四项制度”解锁“强村富民”密码
日前,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孙舍富民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拜建军将一面绣有“灾害无情人有情 农业保险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送到该区农业农村局,感谢政府推广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他们挽回了经济损失,分担了种植过程中的风险。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姜堰区在全省率先开办水稻育秧保险,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办理用工意外伤害险,已有参保农场874家,投保额292.64万元。去年5月,农场主薛桂华为在该区溱潼镇洲城村种植的20亩水稻育秧投保水稻育秧保险,签单保费7200元,自交保费1440元,其余政府承担,保额12万元。同年6月,薛桂华的秧苗因病害受损,报案后,人保公司迅速组织人员现场查勘,经过测量12亩受灾,赔偿金额3.8万元。“多亏了这个保险,才把我的损失降到最低。”薛桂华感谢道。
与此同时,姜堰区进一步优化家庭农场综合保险机制,进一步覆盖租地成本和劳动用工成本,实现农险保障由传统的产量损失补偿向市场风险补偿拓展,目前险种已扩大到碧根果、菌菇、蛋鸡、肉鸡等15个品种,实现总保费141.72万元、总保额1996.22万元,有效提升家庭农场抗风险水平。
创新家庭农场保险保障制度是姜堰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举措。今年以来,姜堰区始终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担实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积极探索建立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机制,创新建立“四项制度”,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姜堰区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准入监管制度,出台土地流转交易主体资格审查办法,提高准入门槛;创新实行分级联合审查制度,建立健全风险保障金制度,从源头防控规模经营风险;创新家庭农场综合评价管理制度,对以粮食种植类为主的家庭农场进行年度综合评价并录入信息库,作为组织开展土地流转、项目扶持等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通过扶优扶强实现优质农场接续稳定经营;创新家庭农场主养老补助制度,出台家庭农场主养老保险补助办法,对满足条件的粮油种植家庭农场主给予金额补助,同时建立补助逐年递增机制和种粮面积规模附加补助,已对首批36名农场主发放补助资金14.9万元。
据悉,姜堰区将持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试验成果提炼和转化,不断提升服务现代农业能力和水平,推进全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刁晓玉 沈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