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以实干回应时代召唤推进乡村振兴
初秋时节,一处处大棚蔬菜瓜果飘香,一张张幸福笑脸绽放田间,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正在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徐徐铺展……
此前姜堰区白米镇各村普遍存在群众参与意识不足、村民法治观念薄弱等乡村治理短板问题。该镇专题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安排全体党政负责人和34名勤廉督导员下沉17个村,牵头谋划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

大胆“卸担子”,敢于“挑梁子”。基层减负重在“化繁就简”,在减“担”的同时要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姜堰区白米镇党政负责人在下沉各村的工作过程中,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将专业能力同工作实际需求“对号入座”,减少无谓的“内耗内卷”,在工作中“轻装上阵”,形成“能者上”“适者干”的干事氛围。
“振白生态农业合作社二期进展到什么进度了?有什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姜堰区白米镇党委书记纪立与村党总支书记经常交流沟通,讨论并明确发展思路。针对白米村主推劳务公司与蔬菜大棚2个村集体增收项目所遇瓶颈,纪立提出应对措施,即村干部在8个小时外与法定节假日参与蔬菜大棚及劳务公司运营,实现同工同酬,以此调动积极性;探索“网络直播+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鼓励支持村干部直播带货拓销路、助农增收促振兴。今后政府将进一步出台完善相关的资金扶持政策以缓解村级压力,为村干部兜底保障,激励他们敢为善为能为。
精准“开方子”,鼓起“钱袋子”。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排第一。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老百姓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走进曹新村火龙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碧绿青翠的枝叶之间掩映着一颗颗成熟的玫红色火龙果,一颗颗饱满的火龙果如小灯笼般垂挂枝头,色泽鲜艳,果形饱满,让人垂涎欲滴。鲜红多汁的果实在丰富百姓“果盘子”的同时鼓起该村“钱袋子”。该村党总支书记曹爱明告诉记者,目前火龙果以零售和批发市场代销为主,销售模式相对单一。挂联该村的白米镇镇长王飞了解这一情况后,在联系销售渠道上下足功夫,除了帮助找到传统的销售渠道外,还依托多元化的电商模式为曹新村销售火龙果搭建平台,促进村集体增收。
党建“指路子”,聚力“搭台子”。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白米镇始终把党建作为贯穿乡村治理的一条主线,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
该镇马沟村在全区二季度人居环境通报中成绩不算理想,白米镇人大主席高忠华了解情况后,专题到马沟村主干道、镇级河道中心河两侧、马沟中心小区等地,指导河道与路面垃圾清理、户厕改造等工作;与该村班子深入交流,通过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表率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环境综合整治合力。
在姜堰区白米镇,全体党政负责人和34名勤廉督导员在下沉工作开展期间,广泛收集村情民意,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与黑臭水体建设等工作,聚力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等品牌。
“党政负责人与勤廉督导员下沉17个村开展调研带来的不仅是工作开展的便捷,更是凝心聚力与村‘两委’一起想办法、找出路,使一个个发展难题得到破解、一个个产业项目顺利落地,为乡村振兴攒足了后劲。”纪立表示,“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既要从面上推开,也要从点上着力。我们将继续心装百姓事、胸怀百姓情,多往村里跑、村民家里跑、田间地头跑,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黄文婧 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