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姜堰:百余名老干部—— 不负“霞”光 助力发展之城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里,在姜堰区都活跃着一个个老干部志愿服务“助力团”,他们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企业发展中,不负“霞”光,为发展之城提供“最强大脑”。
“要不是他解决施肥问题,我这麦田又要倒伏了。”姜堰区娄庄镇“新农人”朱亚明原先搞运输,4年前,回家吃农饭,每年小麦产量都欠收。

今年四月份,麦田进入穗肥期,中国老科协奖获得者、推广研究员肖跃成驱车来到田头,经过现场勘察,根据麦苗过密的情况,果断提出不追尿素而施磷甲肥的建议,当时小朱不太信,就施了300亩,还有100亩施了尿素,不同施肥带来不一样的结果,这100亩亩产少收了100斤。朱亚明说:“跟着老肖学种田,粮袋满了,口袋装满了,佩服呀!”
为了解决农场主水稻种植技术难题,老肖骑行3个小时来到姜堰区三水街道农场主刘荣干的田头,查看苗情,“这块田要补施肥料,最好是磷钾肥。”刘荣干回忆说,去年,从育秧、栽插到管理,老肖隔三差五就来指导,最终水稻亩均在700公斤以上,比往年亩均产量提高了50公斤。
肖跃成只不过是众多退休干部中助农增收的最闪亮的一颗星,如今和老肖一样指导农户种植的老干部就有30多人,除了服务本地农户,他们还出远门为区外种粮大户提供智力支撑,成为农户科技种田的技术“靠山”。
发挥一技之长,在社会治理中大显身手。这是姜堰区退休干部的共同心声。

胡宏根是姜堰区大伦镇的一名退休干部,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派出所长”“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江苏省劳动模范”“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22年12月,被省文明办评为敬业奉献“江苏好人”。他充分发挥一技之长,解决村民心中的“窝心事”,为振兴乡村奉献余热。全镇15个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张家长,李家短,他都了然于胸。
在一次土地收储工作中,大伦镇顾野村一户村民就是不听村干部的,认为村干部藏有私心。老胡知道情况后,立即驱车登门,与户主促膝长谈,打“感情牌”、算“国家账”、讲利害,终于打消了户主的不理解,同意为土地收储让路。
姜堰区委老干局副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副书记曹春森告诉记者,全区在乡村一线帮助解决矛盾和纠纷的老干部多达40人,13个镇街200多个村,每天都有他们的身影,仅今年以来,就解决村民急难愁盼100多个,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就地解决,赢得村民一致点赞。

后疫情时代,是企业加速出圈的机遇期,但由于上下游产业链的断裂,不少企业举步维艰。又是姜堰区老干部“助力团”的鼎力相助,让不少企业重新圆上“链式”梦,夺回市场主动权。73岁的姜堰区远东机电退休干部张言就是其中之一。他主动服务6家企业,协调管理、科技创新、完善产业链等工作。姜堰区盛阳门业在攻关一技术难题时,遇上“拦路虎”,是他几上院校请来了专家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破解技术壁垒。如今该企业新产品生产红红火火,实现了产销两旺。
在姜堰区,志愿服务企业的老干部不在少数,申请专利、招引项目、研发一线、科技创新……只要与企业对上号的,退休干部“助力团”就出现在那里,让“晚霞”照进发展之城。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老干部“助力团”己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近20个,帮助40多家企业完善了产业链,近10个项目落地。(唐勇 段中富 鲍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