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突出“六字诀”让理论宣讲入“耳”入“心”入“行”
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创新打造“行知三水”工作品牌,加强理论学习,确保工作效果,将理论宣讲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实现理论宣传“多维度”,用“讲与需”“质与效”“俗与新”三位一体突出推动理论宣讲入“耳”、入“心”、入“行”。

突出“讲与需” 让党的声音更入“耳”。姜堰区三水街道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不断丰富宣讲形式和方法,通过群众“点单”、宣讲团队“接单”和群众“评单”的宣讲模式,实现宣讲工作的精准定制。邀请党校讲师、百姓名嘴等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学习“主阵地”开展示范宣讲,带动群众参与。还将线上宣讲与线下宣讲结合,现场宣讲与视频传播同步进行。此外,三水街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黄村保卫战红色教育基地、小杨里下河民俗文化馆等地,通过实地实物、互动体验等形式开展沉浸式宣讲。
突出“质与效” 让党的理论更入“心”。为解决宣讲常态化的问题,姜堰区三水街道建立了各项行之有效的宣讲工作机制,开展基层宣讲片区赛活动,让百姓名嘴在赛中学、学中思。举办基层理论宣讲人才系列培训,为理论宣讲人才搭建平台,不断提升宣讲人才的理论水平、知识储备和宣讲能力。注重加强理论宣讲阵地建设,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1+28+N”宣讲阵地,推动各阵地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宣讲活动,发挥阵地理论宣讲结合点、联系点、辐射点作用。

突出“俗与新” 使党的政策更入“行”。探索将“普通话”变为“地方话”,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土教材”讲活“新道理”。结合身边事讲政策的宣讲模式,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近人心。让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中领悟意义、感悟正能量。创新融媒体宣讲形式,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拍摄制作了《归来》《行知三水·知行合一》《屈原》等一系列理论宣讲小剧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任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