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破冰突围,渔村冯庄强势雄起
连日来,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冯庄村的一个个蟹塘口每日一大早就忙碌开来。养蟹人划着一只只简易木筏,忙着收获一笼笼簖蟹。这些被倒入桶中的簖蟹四五两重,张牙舞爪,活力四射。不久后,它们将被打包发往周边的农贸市场,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冯庄村,这个以渔业为主的传统村落,在共富路上贴地而行、应时而动,依托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走上了一条契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养殖户王永宽介绍说:“每天塘口出蟹量都在500斤左右,得益于冯庄渔业产业园的打造。这里不仅水好、环境好、基础完善,还提高了簖蟹的知名度,极大方便了养殖户发展。”
冯庄村位于姜堰区溱潼古镇南大门,北临溱湖风景区,南接姜堰城区,溱湖大道、启扬高速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但由于地处里下河水网密布地区,村内低洼田十年九淹,村民弃耕弃种现象比较普遍。为了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村集体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发包给大户搞提水养殖,但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钱投入改造基础设施,导致养殖环境差、养殖收益不高,租金一降再降,村民十分不满。
省财政厅驻冯庄村第一书记陈长军介绍说:“当时水面租金只有300—900元,村民意见比较大。新的村集体组建以后,锚定传统的养殖优势,并向上级部门上争了专项资金打造渔业产业园。”

经过数年打造,2021年冯庄现代渔业产业园正式建成。产业园建有标准化养殖水面1900多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00多亩、工程化循环养殖水面100亩。养殖塘口基础设施改造提档升级后,深受养殖户青睐,远近养殖大户纷纷慕名前来应标,发包价格一路上扬,租金每亩涨至1800元,村民土地流转费也涨至每亩1000元。
随着现代渔业产业园蓬勃发展,冯庄的水产养殖业蒸蒸日上。但仅靠每亩1000多元租金,村集体经济收入很难实现质的提升。经过论证研究,村两委班子决定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变“散而多”为“大而精”,牵头成立簖邂冯庄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实施“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簖邂冯庄农业旅游有限公司+种养大户”的发展模式。在村两委推动下,全村100多名水产养殖户积极响应,以资产、资金、技术等方式入股。该村配套建成溱湖簖蟹批发市场,组建里下河农副产品产业化联合体,本村村民、周边商户纷纷入驻,现在每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
陈长军介绍说:“渔业产业园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成4个农旅融合项目,涵盖研学、农事体验、渔事文化体验等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冯庄业态。”

在做足水产养殖文章的同时,该村将发展的重心向农旅融合方面转移,利用毗邻溱湖大道的区位优势,开发研学项目。在该村刚刚建成的渔史文化馆内,来自城区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开展研学课程。一个个渔事老物件诉说着小渔村曾经的那段历史,一个个振兴路上的新事物展示着小渔村的发展成就。
寓教于乐的研学项目吸引众多社会群体涌入冯庄,随之而来的则是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注入。祥泰家庭共同成长基地、群源研学实践旅游基地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各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农业生产、产业服务、休闲娱乐、农副产品、农耕活动有机结合,激荡着小渔村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小渔村共建共富促进农旅融合、三业发展,鼓起村集体、种养大户(企业)、村民的“三个口袋”。2022年,冯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39.3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农民纯收入达到3.9万元,同比增长44.4%。冯庄渔业产业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每年直接带动村集体增加收益40多万元。冯庄村先后获得省文明村、省特色田园乡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传统村落等荣誉。
下一步,姜堰区溱潼镇冯庄村将坚持做强传统养殖产业,深入推进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做好各类资源整合,通过盘活存量,持续招引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集聚人气,打响品牌,力争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50万元、3年内跨过200万元大关。(吕阳 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