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姜堰:种上增收“摇钱树”、开出致富“中药方” 打好乡村振兴“特色牌”
梨树、桃树随风招展,颗颗粉色的小果儿透过翠叶享受阳光;大棚内支架下火龙果苗整齐排列,傲然挺立。工人们穿梭其中,排布滴灌水管,播撒肥料……

泰州市姜堰区梁徐镇桥黄双社农业生态园务工村民顾金林说:“在家门口就业的感觉真好。一天工作8个小时,平均月收入2000多元,还有时间照顾家庭。”
小果树撬动大产业。姜堰区梁徐镇桥黄社区依托生态园种植41亩果树,不仅提高生态园的耕种效益,带火“春赏花夏摘果”的乡村旅游,还让周边低收入农户尝到共富项目的甜头。桥黄社区第一书记俞瑶说:“今年我们又多元挖掘‘美丽经济’,栽种了3亩多火龙果,带动30多户低收入居民在家门口就业,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8万多元。”

平畴沃野欢歌起,硕果累累满目新。近年来,姜堰区梁徐街道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力抓手,除了果树栽植,贝母、艾草、板蓝根、元胡等中草药种植也逐步释放产业集群优势,为不少社区集体经济增收注入强劲动能。在葛联社区35亩中草药田间,10多名工人正在挖取贝母,晒干后的贝母市场价高达13万元/吨,成为该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的重要来源。而这也是葛联社区乡村振兴、富民强村的成功实践。葛联社区党总支书记袁杰说:“去年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党建赋能,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中草药种植,成立姜葛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种植的19亩浙贝母和板蓝根实现增收10万元。今年我们又种植了40亩浙贝母,预计亩均年收益可达0.8万元。”
今年以来,姜堰区梁徐街道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印发《加大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激励办法》,立足实际提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措施和发展目标,进一步调动社区“两委”干部积极性,增强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随着产业“引擎”被点燃,乡村“颜值”也在逐步提升。走进邢家社区,交织传递历史文化的民间故事小品,闪耀着金牛显灵传说的滨水休闲空间“金牛塘”,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古井文化游园……一处处景观、一个个节点无不描绘着特色田园乡村的传统文化肌理。邢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华鸿介绍,邢家社区紧扣“做强产业、做硬招牌、做美乡村”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提升、环境提标、品质提级“三大行动”,将特色产业、田园风貌串联起处处皆美景、户户有花园的宜居环境,促进特色田园乡村活力迸发。
双墩社区跻身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开又一幅富民强村的奋进画卷。梁徐街道正以推进实体增收项目、保障资源发包收益、资产资金有效利用为基础,探索提供服务、混合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增长形式。在帮助社区找准方向路径的同时,该街道还集中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服务中心,通过统筹产品、资金、技术、市场打造梁徐品牌特色,以公司化、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运营模式带动街道共富项目整体收益增加。

据了解,今年姜堰区梁徐街道集体经营性收入围绕力争2000万元、确保1800万元的目标,实施“四统筹一打造”工作举措,挖掘区位优势、整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组建特色农产品服务中心,统筹产品、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打造“津誉梁缘”区域品牌,提升梁鲜公司自有业务,做强“牛经济”,盘活“桃花园”,打造“品牌店”,推动农业经济量质提升。(吕阳 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