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3日
新闻详情-首页

泰州姜堰:小菌菇串起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2024-07-26 10:07:05 姜堰新闻网

小小食用菌,撑起村民“致富伞”,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社区食用菌种植基地依托“状元菇”品牌优势,坚持“绿色+特色”的发展思路,创新探索生态循环农业种植模式,延长基地食用菌采摘、研学周期,助力农业增质提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强村富民之路。

走进小杨社区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联动大棚里,五月份种下的竹荪如亭亭玉立的“雪裙仙子”,长势喜人,目前已经正式进入采摘期。村民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竹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其实,三个月前这里还生长着大片赤松茸。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赤松茸已经进入休眠期,如何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率?小杨社区决定种植适宜高温生长的竹荪,形成竹荪与赤松茸轮番种植模式,实现一年“双高收”。

在其他6座赤松茸种植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对棚内开展除草、撒石灰消毒、土壤翻耕等工作,为接下来试种草菇、羊肚菌等食用菌做准备。这6座大棚在上半年也是用来种植赤松茸,小杨社区创新提出“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产业发展思路,利用赤松茸休眠期,将大棚作为试种棚,尝试种植不同温度下适宜生长的菌菇,从而进一步增加基地菌菇的种类、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丰富菌菇研学内容,真正实现了“一棚多用”,一年四季无间隙轮作。

室外赤松茸种植区也没闲着,此时已经无缝衔接种上了水稻,这种“水稻+赤松茸”的轮作模式也是小杨社区创新开展的绿色生态循环种植模式。该模式能够以时间换空间,把废弃菌棒还田作为有机肥,为水稻种植提供充足肥料,水稻收割后的秸秆又能继续还田作为种植赤松茸的基料,实现改善土壤、“菌稻”两收的多重效益,成功激活了乡村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径,真正让“冬闲田”变“致富田”。站在地头,田间绿油油的禾苗随风摇曳,舞出了朝气蓬勃的好“丰”景。

小杨社区这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益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长期以来,江苏星必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小杨社区提供技术指导,实现制种、种植、销售等环节全链条发展,有效解决村里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到农民增收与特色产业发展“两不误”,为小杨社区菌菇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陈慧)

9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