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巢引凤”靓青堰 “人才雁阵”落姜城 ——我区全方位打造适宜青年人才发展的优质环境

2月中旬,我区“春风行动”再掀热潮,相关部门牵头人才市场举办多场招聘会。来自安徽淮南的宋冬衡喜上眉梢:“希望能在姜堰这片尊才爱才的热土上干出一番事业。”
今年以来,我区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20场,237家企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6746个,达成就业意向人员近4000名。这是我区引才聚智的缩影。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2024年以来,我区聚焦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努力构建人才汇聚强磁场,全方位打造适宜青年人才发展的优质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打造开放包容“友好城”。我区做优青堰乐业专线,面向企业用工需求,开拓超2000个实习岗位,配套出台专项实习政策,组织“才聚三水”招聘活动70多场次,全年集聚青年人才超6000名;做优青堰乐创专线,通过借力姜堰籍院士资源“引”、依托离岸创新中心“孵”、联合湖北青创园共办大赛“选”、借助“堰才投”基金“推”等方式,全年新入选市级重点人才计划43名;做优青堰乐游专线,升级北大街潮流业态,丰富滨河湾适青元素,开辟骑行、轮滑、慢跑等潮玩区域,增设青年友好商户100家;做优青堰乐享专线,加快推进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社区建设和配套提升,建成人才公寓1030套、在建424套,常态化办好百名硕博姜堰行、青堰有约等活动,服务青年人才1.5万人次。
来自扬州的青年晓晓便是“青堰有约”品牌成效的生动缩影。作为去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她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便选择了姜堰。穿汉服,在溱湖畔传飞花令、做中药香囊、品传统糕点、赏浪漫烟花,分享生活点滴,畅谈未来理想……在我区工作生活的这大半年,晓晓参加了多场团区委举办的“青堰有约”青年交友活动,在活动中成功拓展社交圈,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作为新姜堰人,晓晓坦言:“起初担心融入有困难,但活动设计新颖、氛围轻松,让我迅速找到了归属感。”
打造校企合作“新样本”。我区不断优化企业技能人才引育服务,深入推进“订单班”“冠名班”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高温新材料行业协会与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签约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江苏理工学院与开发区签约“江苏理工学院-姜堰微校区”、与江苏曙光集团签约“曙光”冠名班、与江苏馨德高分子公司签约重点项目合作;促成太平洋精锻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订单班”合作,紧贴企业发展需要,发布工程师班招生计划,目前已招收36名“订单班”制学生进行培养,让高校人才与企业提前交流融合,助力企业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我区始终坚持人才需求导向,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建好人才来姜“第一站”,持续优化“青堰驿站”,以康勃莱凤凰酒店为驿站总站,在城西、城南、城东各上线1家驿站,形成姜堰青年人才驿站新矩阵。“基础服务”不断完善,为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提供单次不超过7天、全年不超过2次的免费短期住宿;“升级服务”不断更新,驿站配备餐饮、健身、阅读、洗衣等配套设施,提供就业创业等政策信息宣传手册,帮助青年提高求职成功率;“增值服务”不断创新,定期举办青年夜校、体育健身、青年交友等社群活动,扩大青年“朋友圈”,提升青年在姜归属感和“留姜率”……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暖心举措,让各类青年人才在我区安身、安心、安业。2024年,我区为140多名来姜求职应聘的非泰州籍青年提供免费住宿近250天。
应届毕业生林娜通过校招信息在姜堰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由于面试时间为清晨,为安心准备面试,林娜提前到达姜堰。正当她为临时住宿发愁时,“姜堰新青年”公众号上一则特别的推送“符合条件的求职青年可申请免费入住青堰驿站”映入眼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上传了毕业证和面试通知,没想到当日下午就收到了确认短信:“林同学您好,您申请的青堰驿站已通过审核,请凭身份证至指定驿站办理入住。”
“驿站里不仅有餐饮、洗衣等基础服务,还有图书阅览、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性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大部分日常生活所需。”林娜笑着向记者介绍说,“在入住的两天时间里,驿站阿姨每天都来房间打扫,更换一次性洗漱用品、饮用水等,让自己在安心准备面试的同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区正以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举措、贴心的服务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在这里,每一位人才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