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务实管用“硬举措”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我区“新春第一会”连续5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首次提出“来姜堰·赢将来”的营商环境品牌,并迭代升级《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4.0版》,为冲刺“千亿姜堰”奠定坚实基础。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营商环境是“软实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培育经济发展硬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一流的营商环境可以引来和迎来“技术、资金和人才”落户本地,落在本城市的发展,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税收等多方面的保障。所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每一个城市执政者都将致力去打造和经营的重要之事。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然,优化营商环境,既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务实管用的“硬举措”,让服务质效提上来、干部作风硬起来、法治旗帜竖起来、一流品牌亮出来,从而厚植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感的营商沃土。
做好简政放权
既要好办事,又要办成事;既要办得快,又要办得好。对政府部门而言,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确保审批权力应放尽放、审批流程应优尽优、审批效率应快尽快,坚决消除各类隐藏障碍和潜规则。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为企业主动优化服务、切实解决困难,本就是政府部门不容推卸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同时,企业在商言商,更欢迎摒弃“潜规则”、没有“暗操作”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帮助企业解决营商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深化“一网通办”、容缺办理、负面清单、首问负责等服务机制,及时动态地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发挥清单的综合效用,确保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市场准入再放宽、审批流程再优化、数智赋能再深化,扩大“提速”事项范围,大力精简办事程序,推动涉企事项从“能办”到“快办”,“去繁就简,能压就压”,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真正做到“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可以说,政府服务供给既有“态度”又有“温度”,才能让经营主体在政务服务的高效、便利中不断提升获得感、满意度。
完善法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大的营商环境,是保护企业健康发展的“利剑”。打造一流的法治环境,就需要政府不断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企业家的权益保护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法律环境。同时,要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帮助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另外,法治还要托起公平,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容易引起“自杀式竞争”“毁灭性竞争”、垄断等不良竞争,产生制假售假、投机取巧等不规范行为,严重扰乱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之所以对美团、阿里巴巴、扬子江药业、公牛集团等处以天价罚款,目的就是维护健康的竞争环境。只有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才能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减少欺诈、违约、制假售假、投机取巧等不规范行为,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优化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更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塑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全区营商环境“总体晴好”,为稳定经济运行、便利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营商环境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必须持续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更加有力有效的硬招实招,再优化、再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扎实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落地见效。需要继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比如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各个生活服务领域完善和落实相关待遇,解决企业和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要不断夯实公共服务基础支撑,扎实推进社会民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提升等落实落地,着力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
提升人才素质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中重要的一环。营商环境建设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才,人才兴则企业兴、产业兴。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就要在引才和育才上继续下功夫。在引才方面,我区聚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紧盯引才难问题,探索“四张清单”工作机制,聚力提升科创人才引进质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府应继续和企业联合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计划,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引进高精尖人才,从而有效提升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在育才方面,坚持自主培养、服务发展、以用为本的原则,依托党校、高校,积极举办各行业培训,助推人才技能技术不断进步,提升人才服务企业的能力,助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有人说,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往哪里建、人才就往哪里走。所以我们要答好优化营商环境这道“必答题”,努力让“候鸟经济”落地生根,让姜堰成为广大企业家纷至沓来、近悦远来、慕名而来的梦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