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重负重 加压奋进 扛起“挑大梁”的姜堰担当
(通讯员 姜薇)连日来,各镇(街道)、部门单位积极组织传达学习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全区上下掀起深入贯彻落实热潮。
区司法局
强化统筹深化法治建设成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国家宪法日”等节点普法宣传。提升实效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选优配强法律服务人员,常态开展“法治护航·律企同行”系列活动、中小微企业“法治益诊”服务活动。健全“1+13+N”解纷体系,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持续开展调解专家“进社区、进行业、进企业、进校园”专项解纷行动,组织实施“下基层、解难题、促治理”行动。统筹推进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五项工作”,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
区交通运输局
以“联网补网”为核心,织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力做好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232省道泰州城区段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服务工作。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档升级,完成3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县道安全隐患整治、县道及特殊结构桥梁检查检测等项目。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完成32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深化内河集装箱码头ICT、ICD项目,打造一批多式联运、内河集装箱精品航线。以“提质赋能”为引擎,驱动交通运输新质融合。加快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全面实施营运货车、营运船舶报废更新等行动,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化转型。
区商务局
加快推动招商引资量质提升。深化“五全”招商机制,优化招商布局,实现招商全覆盖;跟踪服务重点项目,推进成熟在谈项目进展。落实新版外资准入措施,鼓励境外上市公司返程投资。超前布局外贸进出口新赛道。抓住二手新能源车出口商机,抢占非洲、中亚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深度利用线上外贸平台,聚力谋划商贸经济提档升级。实施三大综合体差异化发展,加大品牌首店、概念店、旗舰店招引,增加中高端消费供给。强化“溱湖八鲜”“姜味食足”以及老字号等本土IP升级培育,通过模式创新、数字赋能,推动本土品牌焕发新生机。
区数据局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做好全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精准供给高使用价值数据、高频证照,建成全区公共数据“一本账”指标体系。加快健全公共数据快捷上传、共享开放、筛查比对机制,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培育以数据、算力、算法、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未来产业项目,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打造区域特色数据产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优化“一企一策”服务机制,稳步推进建设项目“帮办代办”“拿地即开工”“五证齐发”等服务举措,助推更多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区总工会
以“双进”活动为抓手,深入企业开展主题宣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职工阅读活动,深化“书香工会”品牌建设内涵。围绕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继续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筹办班组长能力提升培训,为产业发展储备一批“强雁”。联合相关镇(街)、部门通过职工技能竞赛,为产业发展储备技能人才,围绕紧缺专业、重点产业开展技能竞赛。做实困难职工帮扶,深化就业创业、职工疗休养、子女暑托班等普惠服务。擦亮维权服务品牌,结合宪法宣传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职工维权活动;聚焦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深入基层开展不少于5场次的宣传活动。
团区委
紧扣“青商、青农、青创、青联”四大战略维度,以系统性思维构建青年发展生态。深化“姜堰—吴中”青商结对协同效应,拓展与苏州、上海、武汉等都市圈青商青创组织网络联结。依托青年农创客培育工程与“青堰星主播”孵化计划,锻造兼具农业科技素养与乡土情怀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青堰友好城”建设为锚点,迭代升级“青堰夜校”“青堰有约”等服务矩阵,将北大街文化街区打造成青年友好街区的实践样本。建立姜堰籍在外学子“云端联络站”,丰富“堰归来”人才引育品牌内涵。以“梦想改造+”“青仔公益暑托班”等市级民生工程为抓手,织密青少年关爱服务网络。
区农水公司
按照“政策可许、业务可行、效益可观、农水可为”工作思路,做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商贸流通、新能源开发利用、土地资产经营与服务、公共设施建设管理运营四大板块。以项目招引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与央企、省属市属国企开展合作,加强与各镇街在重大农业项目招引上深化合作。以“姜味食足”品牌建设为核心,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大米加工中心实体化运营为起点,振兴姜堰大米产业。以泰禾晟园林为主体,创新“设、建、养、销”产业模式,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以“新能源+”为基础,完善“投、建、运、维”服务链条,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
区文旅公司
坚持运营思维,致力质态焕新,实施溱湖生态修复及公共服务提升项目,打造鹊仙岛甜蜜街区,建设曹俊艺术馆、非遗馆、姜湖宴旗舰店,加快溱湖洲际度假酒店项目建设,确保阿派朗乐园7月正式开园,加强“溱湖八鲜”菜品研发,深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全面提升溱湖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流量思维,致力爆火出圈,全力撬动溱湖文旅传播声量与市场热度。坚持开放思维,致力共建共享,建立区域客源互送机,以开放姿态拥抱市场,以合作共赢凝聚力量。
天目山街道
坚持把项目引建作为头版头条,确保2025年新签约亿元项目10个、开工竣工各5个,招引首店及生产性服务业各5家。强化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保障,力促瑞利、重负荷等重大项目按期竣工投产。推进“医、材、智”三大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持续优化“15分钟便民圈”服务矩阵,年内完成河西、振兴社区助餐点新建及工联社区省级未成年人保护站创建。推动海上海街区提档升级。创新实施“闲置资源+”发展模式。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火车站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以官庄老村部为起点,分期推进西、北向农房建设。重点推进华阳文锦园至鹿鸣河桥片区连片改造。聚力打造2—3个精品旅游节点。
装备园区(白米镇)
紧扣油气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驰而不息延链条、强产业、聚集群。积极推动土地挂牌上市,重点围绕园二路北侧约500亩土地开发,启动实施约230亩标准厂房、垃圾中转站等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部分集中居住区及一二三产融合项目规划,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个,确保天虹科技、五星重工、国民油井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进一步完善激励举措和奖励标准,深化“点题-领题-破题”全链条培育机制,进一步强化“以项目看实绩、以项目比高下、以项目论英雄”鲜明导向,真正以“硬核”作风为“挑大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度假区(溱潼镇)
全力招引项目,加速建设项目,全程服务项目,确保年内完成7个亿元开工项目、5个亿元竣工项目。深化“一企一问、一企一策、一企一档”靶向服务机制,力争年底船舶制造产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8亿元。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确保全年盘活低效闲置土地350亩以上。全力实施梯队培育行动,确保全年新增规上企业8家。持续服务好远望二期等重大项目,力争年底新投产项目开票销售超3亿元,推动全年工业开票销售突破74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333”行动计划,紧抓溱湖湾片区化建设契机,加快建设1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蒋垛镇
专班跟踪山东铭仁5亿元“飞地”项目洽谈,全力促成辽宁鑫博瑞5亿元新材料项目签约落户,加快推进孵化基地、凯逸辰、光伏能源3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聚焦科明思项目,推动土地顺利上市,促成7000万美元外资注入,打造铝酸钙基头部企业。重点实施好5000万元中央福彩公益金5个产业项目。高质推进离岸创新中心成果转化落地,培育省先进级智能工厂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鼓励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四上”企业14家。积极实施城乡增减挂钩项目,立项200亩,推动10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其中1个村超过200万元。合作运行省级检测中心,建成2万平方米孵化中心。
大伦镇
用好大健康、密封制品两大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图谱以及招商资源要素图谱,开展产业链招商,确保全年完成亿元以上签约项目7个。落实好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协调会办等制度,确保完成亿元开工项目3个、亿元竣工项目3个。加速推进第二批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在手项目做好跟踪指导,力争新增亿元企业1家,培育“四上”企业12家。全力打造“五味大伦”特色农业产业地标,形成“谷丰、蔬翠、瓜香、果纷、畜优”五大特色品牌,积极推行“五味大伦+”融合发展模式。启动集中安置区三期北侧,稳妥做好集中安置区三期和运粮、申扬安置区分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