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7日
新闻详情-首页

整合监督力量 强化联督机制

2018-12-10 14:18:28

区民政局

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我区聚焦基层治理创新,从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入手,探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责一体”联督机制,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村务监督工作规范化运行。

一、“三微”巡诊,把脉“最后一公里”

2017年7月,我区在“微官微权微腐败”专项治理行动中,排查发现村组党员干部执行纪律不严、侵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107条,立案审查47人,其中涉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3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11人。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犯罪违纪主体上,有村级班子塌方式违纪的,有班子成员个人违纪的;在犯罪违纪类型上,有独断专行导致决策失误的,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违规吃喝的,有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型职务犯罪的,有截留冒领国家惠农补贴和扶贫款的。村干部作为一个最底层的“官”,为何违法违纪案件屡见不鲜?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其成员本来是监督末梢,为何却与其他村干部沆瀣一气?通过调研,找到了症结所在:一是村虽然有党组织、纪检、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组织,但监督力量分散,无法形成监督合力;二是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不是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平时缺乏硬约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导致党内监督缺失;三是不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年龄老化、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导致民主监督形同虚设,成了“稻草人”;四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渠道不畅,虽然列席村“两委”会议,但无法参与村级重大决策。为了解决村务监督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责一体”联督机制。

二、三方协同,打造“最佳一公里”

2017年9月底,我区按照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区民政部门会同区纪检、组织部门在全区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责一体”联督机制,为加强村务监督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一)配齐配强人员,确保有人监督。我区在各村党组织设立纪检委员,由村党组织副书记兼任,并由组织提名按规范程序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了村务监督乏力和多头监督的问题。在人选安排上,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法律意识强,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熟悉村情,热心本村公益事业,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财务管理、工程监督等方面的知识。对村党组织副书记没有兼任村纪检委员的及时作出调整,村党组织副书记空缺的及时从优秀“两委”成员中选拔。同时,注重从优秀的农村致富能手、转业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各类“能人”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并加大培养力度,发展成为村党组织副书记,为实施“三责一体”联督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二)建立运行机制,确保有章监督。为解决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孤军作战、难以形成有效监督的问题,我区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组织、村纪检委员以及上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之间协同联动机制,明确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日常监督、纪律监督、民主监督3项职责。建立健全了工作例会、工作提示、工作回避、履职记实和督查追责等11项工作制度,让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履职有章可循。镇(街道)按期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月度例会,通报情况,部署工作;每月至少下发1次工作提示单,重要工作随时下发提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开展监督工作时,对涉及本人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主动回避;及时填写履职记实手册,每月报驻村勤廉督导员审签,每季报镇(街道)纪(工)委审签。镇(街道)纪(工)委对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履职情况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负责任,导致问题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应当制止而没有制止、应当请示报告而没有请示报告的,严肃查处追责。

(三)理顺工作关系,确保有序监督。明确界定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与村党组织书记、其他“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驻村勤廉督导员、镇(街道)纪(工)委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参与不干预、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以提高监督的公信力和说服力。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在村党组织书记领导下开展党内日常监督工作,依纪依规对村级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及规范履职情况常态化监督,负责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工作。自觉接受驻村勤廉督导员的监督指导,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除涉嫌违纪问题线索外,在向村党组织书记报告的同时,一并向驻村勤廉督导员报告。在镇(街道)纪(工)委业务指导下规范履行监督职责,发现涉嫌违纪问题线索直接向镇(街道)纪(工)委报告,并按镇(街道)纪(工)委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协查处置工作。

(四)创新监督平台,确保有载体监督。我区专门研究开发了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平台,制定了“三资”监管平台预警处置办法,全面延伸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监督范围,为加大对村级资产、资金、资源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全面推广了阳光村务平台手机APP,村民点击进入后能看到村务公开的具体内容,查询更为便捷。开通村账查询微信公众号,村民通过微信点击村务卡链接,近期的交易金额、对方账户和账号、收支来源去向以及代发明细全部一查便知,“村财开支、一扫便知”的“微观村务”让村务公开更为便捷透明。全面推行“阳光村务卡”制度,严格控制现金支出,村委会购买办公用品,都是直接用“阳光村务卡”结账,既方便又快捷,而且阳光、透明,进一步丰富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的监督手段和工作载体,畅通了监督路径。

三、三责联督,彰显“最实一公里”

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责一体”联督机制的推行,使原先单一的事后监督变成了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督,让党员违纪有人问、干部违规有人查、村务公开有人管。村务监督工作真正成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助推器、密切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净化剂。

(一)村务运行质态进一步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既是村务监督组织的负责人,也是村党组织副书记、纪检委员,进一步整合村级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极大地提高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履行村级事务监督的自觉性,有效提升了村务监督质效。实行“三责一体”联督机制后,村级“五议三公开”民主决策、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干部述职述廉、为民代理等制度执行进一步规范。据统计,全区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责一体”联督机制后,对项目建设、五保低保、村庄规划、土地流转等121个村务事项提议进行政策把关,叫停或纠正91项,督促910个集体资源项目进场交易,为村集体增收1250.77万元。

(二)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对村级事务拥有知情权、审核权、询问权、建议权4项权利,代表群众对村级事务和村干部行为进行监督,使群众监督村务有了主心骨,群众可以把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和需要了解的各种情况,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上传下达、交流反馈,进一步畅通了村民反映问题的渠道,使村“两委”能够及时与群众沟通交流,把握群众的思想动向。兴泰镇有2个村村民向本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反映村庄改厕不达标,经过对村庄改厕情况全面检查,发现有偷工减料问题30多户,全部督促整改到位,受到村民交口称赞。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通过全程监督,把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初始阶段,增进了群众对干部的理解和支持,降低和减少了群众上访事件,融洽了干群关系,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落实。“三责一体”联督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延伸了村务监督的触角,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村干部违纪和腐败行为的发生。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充分发挥“在现场、盯过程”的优势,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变监督末梢“最后一公里”为“最实一公里”,实现了日常监督系统化、纪律监督全面化、民主监督立体化,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行为同比大幅度下降。


4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