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7日
新闻详情-首页

区教育局: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锻造教育品牌新优势

2019-02-02 15:09:19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教育系统上下围绕“扩大教育品牌影响力,打造优质教育生态圈”的总体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适合教育为宗旨,以促进教育品质提升为着力点,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追逐一流的信心,脚踏实地,奋勇争先,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提升。

 

庆祝第34个教师节

 

校园小足球品牌叫响全国

 

凤凰读书吧成功开讲

 

多彩周五社团活动

 

品牌影响持续放大。成功举办“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活动,弹性作业统筹服务工作被教育部官方微信推介,在全国率先建成“校餐惠”学校食堂智慧监管平台,“互联网+监管”探索获得省教育厅肯定和推广,获评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在省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活动中得分为全市第一。

素质教育成果显著。省姜堰中学被评为江苏省STEM教育先进集体,实验初中建成STEM教室,溱潼小学获评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STEM+机器人),梁徐小学被评为“省优秀少年科学院”,溱潼小学获全国人工技能示范校称号、泰州市“市长杯”科技教育摇篮奖,4人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一等奖,3人获省校园之间智力竞技赛区一等奖,凤凰读书吧获评2018年江苏省共享阅读空间,体育赛事获奖层次高、获奖人数多。

教育管理务实创新。顺利实施华港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创成泰州市智慧校园10所,省优质园比例达97.7%,启动城区4所学校新建工作,新增4名省特级教师、1所省优质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公办早教中心。

教学质量再攀新高。中考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第一、二、四、五名花落姜堰;高考再创佳绩,摘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理科第三名。

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实验小学幼儿园前期已完成一、二、三层主体结构的施工,目前正在进行内外粉刷及水电安装;港口初中综合教学楼前期已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积极打造“校餐惠”学校食堂监管平台

 

开展“课程超市”活动

 

素质教育5+2工程风生水起

 

“致敬时代,童声嘹亮”合唱比赛

 

2019年,教育系统上下将继续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锻造教育品牌新优势”为目标,集中智慧和力量打造教育高地,高品位、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适合的、有情怀的教育。

 

调结构、补短板,办有格局的教育。加快增量扩容,推进学校建设进程。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进程,科学调整施教区范围。强势推进三水中学等城区四所学校建设,着力化解城区“大规模”“大班额”问题。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在省定标准基础上上浮10%;提高幼儿园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国际交流,扩大教育开放程度。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有选择有侧重地引进国际化课程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人文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加速创客培养,深度推进融合发展。开展3D打印、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等创客活动,建设2-3个创客试点学校,组建姜堰区创客教育联盟工作室,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保公平、促均衡,办有质量的教育。大力推进普惠学前教育,确保幼有所育。加快实验小学幼儿园建设步伐,创成1-2个市级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和基地,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落地生根。大力推进均衡义务教育,确保学有所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均衡编班,增强教育集团和教育联盟的协作性,推广更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优势高中教育,确保学有所成。积极推行“行政班+走班制”教学管理改革,构建基于主干学科的必修与选修有机融合的课程群,做好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自主招生加强研究,补齐短板。大力推进特色职业教育,确保学工直通。重点打造汽车修理与维修和宾馆服务与管理实训基地,开展“车间进校园”活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增强实习实训管理效能,落实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措施。

强队伍、提质效,办有品位的教育。加强队伍建设,始终聚焦“人”。深化“县管校聘”体制改革,多渠道增加教师储备,大幅提高名特优教师奖励标准,推动家校共育。坚持科学管理,始终对准“标”。创新学校内部督导机制,强化区域教学质量监控,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定期举办家校合作论坛,积极构建家校合作共育体系,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程。紧扣课堂教学,始终关注“变”。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抓实教育科研,始终围绕“效”。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帮扶结对,推进小课题研究,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小幼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创特色、树品牌,办有情怀的教育。新教育实验向深度推进。以承办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九届研讨会为契机,积极探索新人文教育实践路径,打造特色品牌。共同体建设向内涵发展。布点一批“学习共同体”创新班,推荐一批“学习共同体”榜样学校,建立共同发展联盟学校,经常性开展教学互动,推动教学研究。微创新成果向区域扩散。加快教育跨界创新转型,鼓励一线教师在日常校园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中微小创新,借助信息化手段,寻求高效课堂、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课程群构建向素养延伸。进一步推进国家课程创新班实验,建成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学科、社团课程群,推动课程整合全面进入“融时代”。

严治理、优服务,办有温度的教育。结合巡察要求,改善教育生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加大师德师风和教育行风建设力度。筑牢安全底线,托底学校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文化建设,争创“国家级学校安全教育示范区”。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育改革。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健全督导机制,丰富督导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教育服务,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关爱帮扶网络。注重教育宣传,维护校园稳定。大力宣传全区和学校教育改革举措及成效,扩大教育的影响力,提高教育的知名度,积极回应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7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