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7日
新闻详情-首页

区财政局:聚焦高质量发展 聚力精细化理财

2019-02-02 15:09:18

“金融服务实体 助力转型升级”政银企对接签约会

 

2018年,区财政局紧扣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克服收支压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深化财税改革,重点保障民生事业,财政职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人大调研财政工作

 

走访企业送政策

 

走进《行风热线》

 

青年职工文艺展示活动

 

财政收入组织更加精细。建立财税部门月度会商机制,对收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定期通报、跟踪督查。开展重点税源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组织对部分工业企业、建筑施工房地产企业、餐饮企业以及商品零售企业进行纳税评估、重点核查,确保应收尽收。规范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严格非税收入收缴制度,实现非税收入均衡增长。2018年全区预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亿元。

财政政策实施更加精准。制定出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场等财政扶持政策,兑付优惠政策奖励资金7967万元。积极用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全年运作3个产业基金投资项目,带动社会资本跟进。累计为19家企业提供6.86亿元应急周转资金支持,稳定信贷规模和担保链。创新推出“创保贷”“泰信保”政策新规,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设立500万元首批“苏科贷”风险补偿资金,补偿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贷款损失。落实好增值税税率下调、一般纳税人转“小”、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减税政策,预计全年为实体经济企业减税降负2.8亿元。加大企业科技人才投入,推动科技兴区战略。研究出台土地复垦增减挂钩财政政策,协调金融机构落实12.5亿元融资需求,努力增加挂钩指标交易流转收益,更有效服务镇村经济,更有力服务全区大局。

财政惠民保障更加充分。统筹安排七成以上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整合资金用于村级为农综合体、标准厂房建设、养老院扩建、困难老军属和老党员补助,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安排资金1.02亿元支持“263”专项行动,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础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财政保障标准,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足额安排校园安全工程、教师奖励性绩效等专项经费,提高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扶建30个百姓大舞台,建设70家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落实兑现文化惠民券,推进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

财政改革管理更加优化。制定出台严控预算追加、硬化预算约束管理办法,推进财政存量资金和财政专户往来资金清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规范资金拨付流程,全面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让绩效理念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制定化解方案,健全制度保障,牢牢把握化解工作主动权。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组织资产清查,推进资产资源整合,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负责人薪酬管理等制度,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全方位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管理,财政机关作风效能日益提升。

 

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专题会议

 

“学条例 守纪律 新作为”演讲比赛

 

2019年,区财政局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围绕中心,增强服务大局能力。立足服务全区大局,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2+2”产业体系建设,支持“一城三区”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实现经济和财政效益双提升。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把政策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给经济减负,为发展蓄能。充分履行财政职能,积极支持国资国企、行政管理、社会治理等关键性和基础性改革,切实保障好机构改革涉及部门的运转经费和履职需要,不断续写发挥财政“重要支柱作用”的新篇章。

依法理财,保持财政平稳运行。收入管理方面,密切关注经济形势走向,加强财税统计和分析预测,切实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财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联合开展财政收入真实性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动态监控。加大对国有资产尤其是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支出管理方面,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部门预算项目,从紧把关财政预留项目,专项资金压减30%以上、会议费和培训费压减20%以上。加强支出审核,对于政府投资项目涉及财政资金安排的,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对于没有明确资金来源、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项目,不得纳入预算,不得安排支出。加强对镇区财政运行情况的指导和监控,督促镇级财政不得举债安排支出,确保财政收支不留缺口。

民生为重,支持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梳理民生提标政策,精细编制财政预算,把财力配置向民生领域倾斜。集中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证人员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和公用经费支出需要。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就业创业工作,加大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改革实施资金保障力度。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支持“263”专项行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

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根据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相应调整我区区镇财政体制,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体制。根据人大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的要求,推进全口径预算,实行四本预算有效衔接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推进绩效管理改革,拓展项目资金绩效自评主评范围。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要求,牢牢守住债务限额“天花板”,确保债务余额不突破债务限额。严禁各类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1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