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7日
新闻详情-首页

区农委:凝心服务“三农”发展 汇智助力乡村振兴

2019-02-02 15:09:16

2018年,区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十九大系列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先后承办“苏中稻麦精准化优质丰产绿色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水稻观摩暨小麦实施推进会、全国水稻秧盘处理缓释颗粒剂产品和技术观摩会、全省小麦赤霉毒素全程防控项目成果示范现场会等。我区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获评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获泰州市农业系统目标管理考核第一名。江苏省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沈高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镇。

 

2018中国姜堰现代农业招商(南京)推介会

 

非洲国家水产技术培训班

 

农委水稻测产现场

 

桥头香菇

 

农业产业结构再优化

实施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方创建,全年完成省级稻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A”级片4个。成立姜堰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联盟,2018年全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4200亩。大力鼓励扶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全区新增50亩以上规模设施园艺基地19个;新增设施渔业面积4670亩;生猪大中型规模比重达79%。全年21个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在园区建成投产。

农业生态再改善

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总结形成“三替一减”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实现氮肥施用量下降20%左右,亩节本增效50元以上。全年共创建省级生态健康养殖场6家,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33.8%;秸秆综合利用率96.24%以上;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9429亩。加大“三化”树种的引繁和推广应用力度,新增成片造林面积4567.65亩,全区林木覆盖率26.18%,创成省级绿化示范村6个、“三化”示范村3个。

社会化服务再推进

大力扶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精准化服务,全区现有植保(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101个,拥有植保高效机械自走式喷雾机260台,农用植保无人机68架。依托为农服务体建设和示范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创建,提供覆盖农业生产全程的“保姆式”便捷服务,新建10家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实现3年50万亩粮食种植服务全覆盖的目标。

农业品牌再升级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为推手,全年通过认证“三品”38个,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占比95%。推进优质食味稻米品牌建设,沈高镇获评江苏省“味稻小镇”称号。姜堰大米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花家庄牌”稻鸭米获“江苏好大米”十大创新品牌。圆满举行姜堰区“百村优品”电商嘉年华暨首届农副产品年货节、2018中国姜堰现代农业招商推介会暨百村优品(南京)展销会。

农业三产融合再加快

成功举办溱潼会船节、江苏乡村旅游节、溱湖八鲜美食节等8个创意休闲农业节庆活动,全年新培育创意休闲农业主体17个。溱潼镇洲城村、兴泰镇西陈庄村获评市级休闲农业示范村,林湖美田都市休闲田园体验创意园创成省级主体创意农园,桥头镇小杨村、溱潼镇湖南村入选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溱湖绿洲休闲度假基地创建全国4星级乡村旅游企业。

农业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2018年我区共完成农业保险保费6919.18万元,其中完成高效农业保险保费4813.17万元,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已达69%。农产品质量安全险签下全省第一单,小龙虾、罗氏虾保险在我区实现零的突破。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进贴近农村、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培训模式,2018年共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6124人。新增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8家、市级优秀益农信息社4家,溱潼镇南寺村李辉入选全国进村入户百强信息员典型案例,创成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12家。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再强化

组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403人次,立案30起,结案24起,移送公安机关3起。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大执法查处力度,组织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整体联动,深入开展4项专项执法行动,形成农资打假、野生动物保护、打击私屠滥宰和电捕鱼等活动的强有力的声势。

 

溱湖簖蟹

 

2019年工作打算

 

加快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优化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运营,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持续抓好绿化重点工程。

 

全面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应用

继续开展粮食绿色高质创建活动,实施部省级稻麦绿色高质增效创建项目,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提高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实现减量用药、确保防效的双重目标。

 

着力做强姜堰优势特色产业

深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生产布局,逐步调增通南经济发展区“四青作物”即花生、荞麦、山芋等特色旱杂粮种植面积;积极扩大溱湖生态经济区设施果蔬、经济林果、水生蔬菜、食用菌、稻田养鱼等品种和模式生产规模。

 

精心打造区域优质产品品牌

推进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工作,实施“百村优品”富民行动,做精“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监管对象巡查覆盖率100%。

 

扎实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等协调发展,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全面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强化农业大数据应用,着力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加强农业旅游资源整合,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

 

持续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保障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举行新险种宣传、咨询活动,利用合适的机会注重强化典型赔案宣传,高效推进全区农业保险工作。强化农业法治保障,围绕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14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