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6日
新闻详情-首页

区商务局:高点定位 精准服务 造浓氛围

2019-02-02 15:09:40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商务局精心指导下,区商务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挖掘开放型经济的潜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监管,积极搭建招商平台,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全区商务经济发展各项指标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一)坚持高点定位,致力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聚焦产业清单抓拓展。抢抓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的政策机遇,紧扣“2+2”产业体系,全方位推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利用外资,引进外资发展医疗养老、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聚焦项目招引抓提升。紧密结合我区“一城三区”功能布局,多维度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推介活动,2018年,举办或组织参加会船节经贸洽谈会、泰州市第十届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项目集中签约大会、泰州市香港投资促进周活动、江苏姜堰(上海)产业投资说明会和泰州市“服务大上海 融入长三角”系列活动,签约一批符合主导产业特色、带动性强、财税贡献高的优质项目。其中锂电池隔膜项目、华脉光纤光缆项目、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等优质项目正有序推进,为我区产业集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聚焦外资短板抓补齐。倾心服务好外资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梳理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提振企业增资扩股的信心,做好重点外资项目的资金催缴工作。2018年,共新批外资企业15家,增资企业5家,预计全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二)坚持精准服务,全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一是精准培强三外企业。发挥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奖补等优惠政策的撬动作用,组织全区40多家企业申报省商务发展资金、市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和稳增长资金;加大重点企业服务力度,突出服务华丽塑料、双登集团、中裕软管、正太集团等发展势头好的企业,使之有水快流、多作贡献;倾力打造“贴心商务100%”外贸服务品牌,对全区46家进出口企业进行专场政策进企培训,到开发区、高新区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帮助企业协调证件办理、融资等问题。二是积极应对贸易风险。一方面助力企业强内功,帮助企业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广泛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促进产品提档升级。组织全区30多家企业参加各类研讨会、境外展等活动,成功申报省国际知名品牌6个;另一方面助力企业避风险,尝试采用贸易谈判、转口贸易及海外仓等措施有效规避贸易风险。三是助力企业“走出去”。发挥我区建筑品牌优势,鼓励优质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寻求“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不断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已有齐达路桥、润泰化学公司等4家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三)坚持造浓氛围,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新发展。一是完善电子商务政策保障体系。通过完善《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推动我区打造电商集聚区、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电子商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二是推进省级电商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区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泰州智谷软件园获评“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华东五金城公司、江苏无界公司获评“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罗塘街道振兴社区获评“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社区”,溱潼镇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溱潼镇南寺村、罗塘街道殷家村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三是做好限上企业培大育强工作。加强调研,摸清情况,把握我区批零住餐行业的特点与企业规模,引导培育体量更大、效益更好的限上企业,全年共新增限上企业32家,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5亿元,同比增长8%,增幅列泰州前列。四是科学开展市场监测。举办样本企业市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样本企业市场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上报数据审核,把控数据质量,分析监测数据,加强成果转化,定期更新市场监测网站信息,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参考信息,2018年累计报送周报、月报分析114篇。

 

 

 

 

2019年工作打算

 

(一)创新思路,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一是不断提高外资招引质量。围绕主导产业招商,深度对接行业顶尖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外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服务好我区外资医疗养老项目推进,不断拓展利用外资领域。二是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积极完善股权并购项目信息库,利用外资股权并购现有企业;强化现有外资企业帮办服务,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推动现有内资企业嫁接外资,促进本土企业加快进入国际产业循环。三是不断提升外资服务水平。着力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外资重点企业的联系帮扶力度,跟踪帮扶已签约的重点外商投资项目,加快项目前期申报资料的对接;加强与工商、金融部门联系,不断提升外资统计水平。

(二)强化服务,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一是引导企业有效应对贸易摩擦。指导外贸企业稳出口,采取长效措施应对摩擦,鼓励企业积极改革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探索转口贸易规避贸易壁垒,有效应诉贸易摩擦案件争取主动权。二是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好第125和126届广交会、上海进口博览会和华交会、东盟博览会、南京时尚消费品展、泰州医博会等境内展;与省厅、贸促会合作,推荐企业参加境外专业展会;与海关、外管、中信保、人行等机构密切合作,解决收汇难题,为企业开拓市场保驾护航。三是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培优外贸主体,增强外贸优势,支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发展全新产业链整合管理的外贸模式,实现“互联网+外贸”新模式,2019年争取建成一家跨境电商或海外仓。

(三)拓宽渠道,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一是以政策杠杆激励企业境外投资。建立“走出去”奖励政策体系,重点支持有境外投资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展相关技术、专利、品牌和资源的收购与并购;鼓励企业设立境外加工厂,积极寻求“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商机,通过股权并购等方式快速融入本土市场,不断提升我区企业“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挖掘建筑企业开展境外承包工程业务的潜力。引导企业寻求与央企合作机会,从劳务分包做起逐步融入国际承包工程分工;组织企业参加省商务厅的各类展会,更多地了解全球境外承包工程行业总体情况,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让我区“建筑之乡”的品牌在国内外更具知名度。三是继续加强对劳务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大对企业海外工程项目管理和现场劳务人员管理的监管力度,及时排查潜在的矛盾纠纷;通过更多途径,加大出国劳务安全知识宣传力度,维护出国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精心谋划,力求招商引资新突破。一是不断拓宽招商思路。围绕我区“2+2”产业布局,务实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引商,尝试精准招商、大数据招商等新兴方式,指导各镇(区)、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招商活动。二是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建立签约项目数据库,做到项目从签约到竣工全程无缝对接;落实项目预评估机制,从源头提高签约项目的可行性;完善项目跟踪督查体系,每月定期开展签约项目进展督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服务,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三是优化招商队伍建设。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引进一批学历高、年纪轻、专业化强的优质招商人员,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人员招商知识储备,提升招商人员实战能力。

(五)多措并举,构建商贸流通新格局。一是推进电子商务纵深发展。开展电商集聚区建设,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规划,集中力量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本土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传统商贸企业与电商平台及服务商合作,发展多元化经营,通过招引高层次电商企业,促进我区工业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上行;发挥重点项目带动作用,优化“天猫优品店”布局,实现多点开花,通过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的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区电商发展质态。二是力促社零指标顺利完成。做好企业跟踪服务,重点做好限额以上企业培育;做好上下联动,强化与市相关主管部门的对接沟通,常态化开展业务人员专业培训;做好考核督导,对社零完成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发函提醒和上门督查;促进传统零售业转型发展,引导传统商贸行业探索转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居民本地消费提档升级。三是有效监管成品油市场。把好成品油经营企业年检关,严格资料审核,抓好沟通对接,做好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资格年检工作;有力开展成品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强与公安、安监、市场监管等部门联系和沟通,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违规私设加油站(点)、流动油罐车非法售油等行为,净化成品油市场,保障正常经营秩序。四是全面抓好安全生产。继续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管模式,将中介机构引入安全生产日常监管中,督促和引导企业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同时有效履行监管服务职责;重点监控好成品油、使用燃气的餐饮场所、商超的安全管理,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零责任事故目标。五是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定期对锦宸百货、人民商场、苏果超市等发卡企业进行商业预付卡专项检查,对发卡单位的台账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对实名登记、限额发行和非现金购卡“三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及时掌握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的交易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登记统计不规范等问题,责令整改,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六是科学开展市场监测。定期举办样本企业市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样本企业市场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上报数据审核,把控数据质量,分析监测数据,加强成果转化;定期更新市场监测网站信息,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参考信息。

14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