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市场监管局:吹响服务发展“冲锋号” 跑出护佑民生“加速度”




2018年,区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区“产业强区、科技兴区、环境立区”战略,突出“思想迈入新时代、履职担当新作为”工作主题,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全区发展
紧扣创业富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市场主体总数突破7万户。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加速推进“政银合作”,推广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发放全市首张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颁发首批“三十证合一”营业执照,综合审批更加便捷高效。紧扣民营经济发展助推企业转型。2018年新增个体户8988户,新增私营企业3431户,新增个转企339户。推荐申报振华泵业“江洋”驰名商标1件、知名商标30件,新增商务秘书公司24户,188家企业获评泰州市级“守重”企业。紧扣质量强区战略加强品牌培育。开展波纹管膨胀节质量提升行动,我区被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授予“压力管道元件之乡”荣誉。组织太平洋精锻科技申报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并进入现场评审,神王钢缆获2018年度区长质量奖提名奖。苏鹏蛋品获批市标准化试点项目。双登集团获评省能源计量示范单位,振华泵业获评优秀“测量管理体系认证(AAA)”企业,娄庄卫生院等5家单位获评省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紧扣全区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营造优质高效的招商环境,认真做好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房屋征收搬迁包保任务。主动挂钩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守牢安全底线
狠抓高效监管
筑牢食品餐饮安全“防火墙”。充分履行食安办工作职责,接受区人大常委会关于食品安全在生产经营环节执法监管责任落实情况专题询问,组织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2018年日常检查食品经营主体9000多家次。局检测中心及9个分局全部建成食品快检室,组织食品抽样2985批次、食品快检4601批次。组织开展食用植物油、旅游食品、儿童食品、“非洲猪瘟”等10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圆满完成溱湖会船节等17项重大活动期间餐饮安全保障任务,共保障58天30万人次安全就餐。打好药械保化安全“预防针”。对药品生产企业、医院制剂生产单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做到监管全覆盖。完成12家零售药店诚信药店创建,9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信用评定。开展疫苗流通使用、执业药师“挂证”问题、网络销售化妆品等专项整治检查,完成药品抽样150批次。架起特种设备安全“高压线”。成立姜堰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开展特种设备重点使用单位现场检查90家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专项检查等整治行动,组织相关应急培训演练,做好重点时段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织密市场主体监管“安全网”。探索省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试点“姜堰经验”,完成省市场监管局抽取的1247户企业双随机抽查工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来姜调研并给予肯定和好评。网络市场监管部门联席议事制度步入正常化。
坚持公平正义
规范市场秩序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2018年共办理各类投诉举报2232件,诉转案率达14.6%,举报立案率达45%,消费者满意率为96.33%;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172批次。成立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我区7家单位创成省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和先进单位。实施计量惠民工程,指导我区光明市场实行电子计价秤“五统一”管理模式,“民用三表”安装首检率100%。扎实开展稽查执法。全年立案429件,办结418件,其中大要案20件。组织开展农资产品、成品油、儿童玩具、食盐等执法检查行动。先后开展三次性保健品销售店专项检查,共移送公安涉嫌销售假药案21件,“消协”卧底取证成功破获一起食材净化机会销案件。联合区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减肥药产品案,查获成品假药15万颗,中央电视台对此案件进行专题拍摄报道。深化依法行政。加大行刑衔接,强化联动执法;推进七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商协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案件联席会商机制,配齐配强法制员队伍,提高法制核审技能,防控执法风险,规范各类行政行为。
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
开展蜂产品生产企业专项执法检查
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广场宣传活动
为办事群众提供企业注册登记业务咨询
2019年,区市场监管局将深化“改革融合创新”,以市场监管部门机构改革为契机,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和目标任务,不断健全完善监管机制体系,推进协同、精准、高效监管,打假治劣,防范安全和履职风险,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姜堰作出新贡献。
点燃服务发展“引擎”
紧扣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重点工作以及市区交各项绩效考核指标任务,不折不扣保完成。加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创业创新和就业扩大。发挥区民发办牵头作用,督促指导各镇街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和“僵尸企业”清理处置力度,强化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对接,实现民营经济发展量质并举。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政银合作和自助办照机应用,探索实行食品经营证照联办,进一步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推进质量强区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增强商标品牌意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制修订工作,加强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改善民生“热点”
以改善消费环境为目标,加强消保委成员单位联动协作,拓宽纠纷处理渠道,引导科学理性消费,促进消费维权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深入开展消费维权举报投诉大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预警和消费提示。举办“3·15”“5·20”和全国安全用药月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各类安全意识。深化计量“两免检”工作,彰显“计量惠民”服务品牌,启动新建“可燃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项目。
筑牢安全监管“防线”
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创新监管机制,下沉监管力量,压实监管责任。打造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全环节监管链条,重点加强对婴幼儿食品安全、校园食品安全、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主动参与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运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不良反应监测多种形式,突出运用抽样检测,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化品安全保驾护航。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闭环管理意识和精细化水平,强化网络服务交易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经营模式,坚持依法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相统一。
高悬稽查执法“利剑”
根据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和运行规律,结合监督检查、投诉举报、抽样检验、外地协查等信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以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为方向,以消费者投诉多的行业领域为重点,重点打击食品药品、电子商务产品、保健品会销等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制订完善执法办案及风险防控流程,不断挖掘案件线索,稳步推动稽查办案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稳步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抽查事项结果公开、失信联合惩戒。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红黑”名单和信用修复制度,推进信用建设。继续实施餐饮食品安全、药品零售企业、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量化分级管理,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店(食堂)、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以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为契机,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协管员和网格员作用。努力构建企业自律、消费者参与、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