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06日
新闻详情-首页

水利局:夯实乡村振兴的水利根基

2019-02-02 15:09:58

2018年,区水利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产业强区、科技兴区、环境立区”的战略部署和“一城三区”的功能布局,坚持系统思维,优化治水措施,精准治水,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的水利根基,水利工作考核在全市排名第一。


水利建设方面。完成水利投入2.58亿元,上争市级以上水利工程项目7个,上争资金2.05亿元。累计疏浚整治区、镇、村三级河道126条,拆建、改建圩口闸204座,更新改造泵站83座,完成农村桥梁建设33座。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7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16万亩。完成城区罗塘河、东方河、种子河综合治理及河滨广场提档升级改造,社会各界反响很好。周山河、军民河服务保障到位。卤汀河、泰东河工程全面完工。

防汛防旱方面。立足防大汛、抗大灾,始终绷紧安全防汛弦,全面落实责任制,及时组织开展汛前检查、河道清障,督促整改防汛隐患,修订完善《全区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增储补足防汛物资,开展应急演练,启动建设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项目,完善防汛防旱决策支持系统。科学指挥调度,成功抵御了“安比”“云雀”“摩羯”“温比亚”等强台风影响,保证了全区安全度汛。

河长制及水政执法方面。河长制工作机制、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高强度组织开展“三乱”专项整治,全区共清除骨干河道渔网鱼簖230处,先后组织强制执行8起,拆除违建近1300平米,迁移河道内加油船11条。累计下发河长交办事项通知单134份,交办问题1339处,已销号整改1309处,整改率97.8%。骨干河道交办的444件“四乱”问题,已整治销号279件,销号完成率为63%。开展向扒翻种植宣战行动,清除扒翻种植面积84.5万平方米。根据“四有”管理标准、“六无”治理要求,打造泰东河、周山河2条区级样板生态河道、16条镇级样板生态河道。无人机巡检区级以上河湖常态化开展,智慧河湖平台初步建立。5月18日《新华日报》专题报道了我区实施“活水、清水、靓水、安水”的亮点做法;8月28日《新华日报》对我区河长制工作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报道。区领导代表区级河长在省、市河长制工作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终期验收中,区水利局提供的小杨水美乡村和溱湖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现场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在全市率先启动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建设,并通过技术评估。区域水环境和入河排污口专项治理有了实质性行动,对骨干河道、清水通道、饮用水源地和生态红线保护区等重要水域入河排污口开展了排查整治,完成省市下达的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水质监督性监测。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87.5%。

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系列活动,展播“水韵三水”专栏电视节目12期,策划水利大型专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举办“水韵姜城”水故事征文、水风光摄影活动,开展纪念水政监察大队成立20周年“六个一”活动,建好局党委“组织生活馆”并承办全区落实“月晒季评年考”推进会的现场观摩工作,社会反响良好。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全年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6人。



样板生态河道泰东河



拓浚后的卤汀河



整治后的新生产河



溱潼北大桥滨河文化长廊


2019年,区水利局将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大战略”决策部署,积极服务“一城三区”功能布局,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文化建设,纵深推进河长制,持续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效能作风建设,建树务实担当、创新有为、廉洁高效的水利形象,扎实推进水利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重点做好六大工作,即: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出精品、树形象;在河长制工作上抓常态、见长效;在水资源管理上重创新、提质态;在水政执法上巧执法、善执法;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上优结构、强担当;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全面抓、夯基础。

2019年,区水利局计划实施“新风行动”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河道示范工程、圩口闸电启闭改造工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区级骨干河道水土保持绿化工程以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六大工程,疏浚整治镇村河道127条;圩口闸电启闭改造224座,其中改建187座,拆建37座;更新改造灌排泵站38座,新建维修衬砌渠道10.3公里;完成7个镇(街道)23.61万亩农业水价改革任务。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区水利局积极抢抓冬春水利建设的黄金时间,周密组织,扎实推进,目前河道疏浚已完工32条。



溱湖科普馆节水教育基地



景观闸



提档升级后的河滨广场

217

相关文章